搜索
首页 作者

《寄高邮僧》

门巷萧然草不锄,小轩只置两团蒲。
惟师表表丛林秀,眷我凉凉山泽臞。
晨饭每同三韭陋,夜棋常办百筹输。
一书未负西飞翼,满寄清风到座隅。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静、雅致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山林自然的气息。首联“门巷萧然草不锄,小轩只置两团蒲。”,展现出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宁静,门巷萧条,草木自然生长,小轩里仅有两团蒲草,显得清雅脱俗。 颔联“惟师表表丛林秀,眷我凉凉山泽臞。”,诗人以老师的形象表达出对丛林秀美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这种清凉山泽生活的眷恋。 颈联“晨饭每同三韭陋,夜棋常办百筹输。”,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日常,早晨的饭食简单,夜晚下棋常常筹备百日之久的输赢。 尾联“一书未负西飞翼,满寄清风到座隅。”,一书未负,满载着清风的西飞翼,将这份宁静与雅致的生活状态传递到座位的每一个角落。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一种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雅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创作背景
《寄高邮僧》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诗人与一位高邮僧人的交往和友情。分析如下: 1. 诗人陈造可能与高邮地区的一位僧人有过交往或结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友情或互相敬仰的关系。 2. 诗歌往往通过寄赠的方式,表达诗人对友人、亲人或景物的思念、赞美或关怀之情。因此,《寄高邮僧》可能是陈造为了表达对这位僧人的思念或关怀之情而创作的。 3. 诗歌的内容也可能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或历史事件。陈造生活的宋朝时代,佛教盛行,僧侣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诗歌中可能涉及到与佛教相关的思想、文化或历史背景。 综上所述,陈造的《寄高邮僧》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一位高邮僧人的交往和友情有关,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或历史事件。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深入分析来了解。
诗词关键字: 一书 表表 丛林
相关诗词
  • 1
    [唐]
    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
    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
    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
    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
  • 2
    [元]
    高邮城,城何长?
    城上种麦,城下种桑。
    昔日铁不如,今为耕种场。
    但愿千万年,尽四海外为封疆。
    桑阴阴,麦茫茫,终古不用城与隍。
  • 3
    [宋]
    城古似盘盂,荣分刺史符。
    夏新看藕叶,夜久见蠙珠。
    吏过朱方接,山从邵伯无。
    文游遗迹在,民俗易相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