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彭教谕论诗》

平生於二南,百过在芣莒。
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
煌煌古人心,民与不死传。
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
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
斯文吾衰久,安得力任鄙。
天河傥可挽,举俗快一洗。
不且尊杜黄,卿言尚予起。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雅致的感觉,充满了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对现代世俗的忧虑。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观察。 诗的开篇“平生於二南,百过在芣苢。”,通过对“二南”和“芣苢”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二南"通常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而"芣苢"则是《诗经》中的一篇,描述采草药的场景。 “不知孰舞蹈,但觉乌可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社会浮躁、虚华风气的不满,感觉人们已经忘记了真正的文化精髓,只知道追求表面的繁华。 “煌煌古人心,民与不死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精神的高度赞扬,认为古人的智慧和精神是永恒的,不会消亡。 “天和本发中,世味或食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和社会世俗的对比,认为真正的和谐来自于自然,而世俗的追求只是过眼云烟。 “全明凋靡后,未造放荡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明衰落和社会放纵的担忧。 “折杨纷皇荂,败素正堪紫。”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现代社会的纷扰和混乱。 “斯文吾衰久,安得力任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力改变社会现状的感慨。 “天河傥可挽,举俗快一洗。”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扭转社会的颓势,清洗世俗的污浊。 “不亦尊杜黄,卿言尚予起。”这里的“杜黄”指的是古代的诗圣杜甫和黄庭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精神的崇尚,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尊重和学习古代的文化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精神的崇尚和对现代社会风气的批评,展现了诗人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感。诗歌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寓意深远,给人一种深沉、雅致的感觉。
创作背景
《和彭教谕论诗》是宋朝诗人陈杰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文献并没有详细的记录。然而,从诗题《和彭教谕论诗》可以推断,这首诗很可能是陈杰与彭教谕(可能是一位教师或学者)在讨论诗歌创作或诗歌理论后,陈杰为了回应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创作的。这种“和诗”的方式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很常见,通常是诗人之间互相交流、切磋诗艺的一种方式。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理解为陈杰与彭教谕之间的诗歌讨论或交流。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才能确定。
诗词关键字: 得力 平生 古人
相关诗词
  • 1
    [宋]
    旧时州置文学掾,南宫集英大学选。
    英雄壮志必此争。
    饭囊郡庠奴隶县。
    今时学籍难登天,青山老天厌。
    蚁旋驴磨犹自痴,不释不玄良觉窘。
    南州谕缺数百员,得即忻忻不得愠。
    他年正录繇此迁,视博士员居四紧。
    博士以上梯级危,仕至泮宫鑽天令。
    小阮胆大志复狂,拔起泥中尤自奋。
    不顾在列嘲好为,滥取皋此得家便。
    天上知心爱屋乌,尚觉知心相勉劝。
    弘文弟子需补员,径合翰林集贤院。
    我欲劝子入翰林,却恐远嫁难为情。
  • 2
    [宋]
    垂晚相携手,飞谈入理微。
    前修推大雅,晚辈际真依。
    君去纡朱绂,吾将老布衣。
    相敦各千载,别泪不须挥。
  • 3
    [宋]
    独佩传家印,芹宫一线春。
    居然风月意,笑却簿书尘。
    溪水吾同味,檐花道固贫。
    迂寒从献笑,肯与俗为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