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解嘲和同官二首》
同上南楼看月去,莫嫌官舍冷如僧。 一株西北平安火,万里东南无尽灯。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楼赏月的清冷又壮丽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内心情感和壮阔的视野。首句“同上南楼看月去”,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要登上南楼赏月的意愿,同时也暗示了这是一个清冷的活动,因为通常赏月都是在夜晚进行。次句“莫嫌官舍冷如僧”,进一步点明了赏月的地点是在官舍,同时用“冷如僧”来形容官舍的环境,既表达了官舍的冷清,也展现了诗人不畏寒冷、热爱自然的坚毅性格。
后两句“一株西北平安火,万里东南无尽灯”,则是以壮丽的景象来衬托赏月的情境。诗人用“一株西北平安火”来形容远处的烽火,用“万里东南无尽灯”来形容东南方向的灯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热烈。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爱,以及对未来的热切向往。
整首诗以赏月为主线,将清冷、壮丽、深情等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祖国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壮阔美。
|
创作背景
《灯夕解嘲和同官二首》是宋朝诗人陈杰创作的一组诗。诗歌的创作背景一般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内心情感有关。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其创作背景:
1. 节日背景:诗题中的“灯夕”可能指的是元宵节,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挂灯、赏灯,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诗人可能在元宵节时有所感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2.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虽然经济繁荣,但政治上却颇为动荡。诗人可能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慨,通过诗歌来表达。
3. 个人情感:陈杰的诗歌往往富有哲理,关心国计民生。他可能在节日的欢庆气氛中,对人生、命运等主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因此写下这首诗。
总的来说,《灯夕解嘲和同官二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节日气氛、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有关。要了解更确切的创作背景,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相关诗词
-
畏爱盾衰日,清和夷惠风。
仁何如管仲,恩罔极王通。
王必三微谨,天为一大公。
五行应过眼,万字佛头胸。
治国运掌上,经书满腹中。
凭栏心尚壮,引镜鬓俄翁。
锡屈天生德,教咸黄览忠。
齐夷靡瞻骋,内外诅万讧。
一酌泉流浊,四知囊匮丰。
咏觞聊畅叙,羹水辨和同。
不当陈三价,难逃黄九穷。
-
潜天以不策,潜心以不手。
天人既和同,飞潜均不朽。
吾生既病劳,未敢轻俯首。
久幽不改操,旦夕谋杯酒。
岷峨自沉冥,丘壑难为后。
-
初相见,意思浓,两下爱衾枕和同。
销金帐春色溶溶,云雨期真叠叠重重。
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拆凤。
苦多情朝思夜梦,害相思沉沉病重。
尔在东,我在西,阳台梦隔断山溪。
孤雁唳夜半月凄凄,再相逢此生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