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巾履鲜明意气洋,高门悬箔走如狂。 惯曾携筹从崔赡,可但驱车造辟疆。 合五侯鲭为一馔,染公鼎指要先尝。 寄声穷巷长饥士,今代何人饷子桑。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鲜明、意气风发的形象,他穿着整洁的巾履,匆忙地奔走于高门大户之间。这个形象显然不同于寻常百姓,他的生活圈子似乎与权贵交往密切。 诗中提到“惯曾携筹从崔赡”,暗示他经常与权贵一起筹谋策划,参与高层社交活动。而“可但驱车造辟疆”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繁忙与地位。接下来,“合五侯鲭为一馔,染公鼎指要先尝”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出他在权贵宴会上的地位和特权,他能品尝到五侯烹饪的珍馐美味,甚至在公鼎中染指尝试。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寄声穷巷长饥士,今代何人饷子桑”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诗人通过“寄声”的方式,传达了对于那些贫穷、饥饿的人们的关怀和质问,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谴责。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高层社交活动和权贵生活的奢华,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贫困和苦难。诗人通过巧妙的对比和转折,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深刻关注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