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教授赴广阙》
远戍不辞难,书生本色官。 炎埃五岭热,夜雨一毡寒。 乡信无鸿到,梅花当雪看。 风云忽谐偶,击海起鹏抟。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戍卫生活的诗,通过书生远戍的边疆,不畏艰难,坚守本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热爱边疆生活的精神风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远戍不辞难,书生本色官”,直接点明了书生远赴边疆,不畏艰难,坚守职责的精神风貌。其中,“远戍”二字,突出了戍卫边疆的艰辛,“不辞难”则表现了书生的坚毅与执着。“书生本色官”则表达了书生以身作则,忠诚履职的态度。
颔联“炎埃五岭热,夜雨一毡寒”,通过对比五岭炎热的天气和夜晚寒冷的雨毡,进一步烘托出边疆戍卫生活的艰苦。同时,也展现了书生不畏艰难,坚守边疆的决心和毅力。
颈联“乡信无鸿到,梅花当雪看”,通过描写书信难通,只能以梅花当作雪花观赏的情景,表达了书生思乡之情和边疆生活的孤寂。同时,“梅花当雪看”也暗示了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和品质。
尾联“风云忽谐偶,击海起鹏抟”,通过描绘风云突变、海浪汹涌、大鹏展翅高飞的景象,表现了书生在艰苦环境中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击海起鹏抟”也寓意着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将会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书生远戍边疆、不畏艰难、坚守职责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热爱边疆生活的思想感情。
|
创作背景
**《送张教授赴广阙》是宋朝诗人陈杰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时代背景**:宋朝时期,由于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和内部动荡的影响,社会状况比较复杂。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2. **离别之情**:诗题为《送张教授赴广阙》,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陈杰送别友人张教授,心中充满了离别之情,这种情感也成为了这首诗的重要创作背景之一。
3. **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在送别友人的时候,陈杰也希望友人能够前程似锦、一帆风顺。这种祝愿和期待也成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之一。
综上所述,陈杰的《送张教授赴广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相关诗词
-
襄阳城外西南阿,秋风江渚生白波。
渚宫神女老龙子,手把瑶华双踏歌。
双踏歌,醉晴日,娇比春花红欲滴。
紫绡衣袂青霞裳,绿髻如云高一尺。
佩环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
郑生所遇天下奇,乐莫乐兮初相知。
桑田沧海几更变,天上人间多别离。
蔚君家在襄阳住,皎皎清标类交甫。
携琴合向万山中,莫作书堂近江渚。
向来神女亦化龙,时复寻珠起风雨。
-
天官艺学久庞纷,太史名家属有闻。
宝历敬时颁岁正,铜仪窥夜识星文。
乌飞圭表移光影,龙咽筹壶定刻分。
归后更详东井分,五珠何日聚贤群?
-
见说思陵过五溪,热云蒸火瘴天低。
星联南极穷朱鸟,山抱中流界碧鸡。
苜蓿照盘官况冷,芭蕉夹道驿程迷。
巍巍尧德元无外,未必文风阻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