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余干吴师中秀才以小诗惠歙砚次韵谢之》
旧曾起草向明光,独与罗文近赭黄。 三载瓦池研灶墨,因君聊复梦仪凰。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经担任起草诏书的职务,与罗文一起接近皇帝的赭黄袍,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诗人研磨灶墨,专心致力于起草工作。因为与罗文的交往,诗人不禁梦见了仪凰,表达了对往日工作生活的回忆和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过去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职务的认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通过梦见仪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意象运用恰当,文字简练生动,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才华。
|
创作背景
《过余干吴师中秀才以小诗惠歙砚次韵谢之》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了诗人与一位名叫吴师中的秀才的交往,以及他们之间因为歙砚这一文具而产生的互动。
从诗题可以看出,周必大在路过余干时,遇到了吴师中秀才,而吴师中赠送给他一块歙砚。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安徽歙县,因其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文具。
周必大在收到这份礼物后,为了表达感谢,便以诗作答,即“次韵谢之”。次韵是古人的一种诗歌创作方式,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创作新的诗歌,既表达了对原诗的尊重,也展示了诗人的才华。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周必大在路过余干,与吴师中秀才交往,并收到他赠送的歙砚后,以诗表达感谢之情。
相关诗词
-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
三月余干花草春,天遥莫问谪仙坟。
长箫不要吹哀吹,愁杀江东日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