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小儿瓮戏》

五岁小儿初学涉,绝艺亦知天所赋。
想见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
向来瓮戏真伟观,傥非目击嗤浪语。
器小犹须百斤重,兵以壮夫端恐仆。
笑谈牛取两足上,电转风旋疾如许。
便令百试百不失,父兄从傍亦矜诩。
市人骇叹俱失声,我自平生未曾睹。
武阳盛气盖全燕,寄区狡谋踣二虏。
论年固已一倍长,此儿谁肯哙等伍。
虎变鹰扬看异时,经营一饱常细事。
世人禀赋有特异,常理未可求其故。
相秦童子才毁齿,说项郎君方断乳。
拜归怀中笑橘堕,群戏道傍知李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一个五岁小儿天赋异禀,勇猛无比的诗。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这个孩子的强大力量和超凡技艺,让人感受到他的惊人天赋和潜力。 诗的开头,作者直接点明了这个孩子的天赋:“五岁小儿初学涉,绝艺亦知天所赋。”这个五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走路,但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技艺,这显然是天赋所致。接下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夸张,描绘了这个孩子的勇猛和力量:“想见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这个孩子的力量之大,仿佛可以倒拖九头牛,甚至可以徒手擒住猛虎。 接着,作者回忆了这个孩子过去的表演,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技艺和力量:“向来瓮戏真伟观,傥非目击嗤浪语。”这个孩子曾经在瓮中玩耍,那场景真是壮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然后,作者又通过描写这个孩子的武器,进一步衬托出他的力量:“器小犹须百斤重,兵以壮夫端恐仆。”这个孩子的武器虽然小,但却有百斤之重,即使是壮汉也难以驾驭。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这个孩子战斗的场景:“笑谈牛取两足上,电转风旋疾如许。”这个孩子在战斗中谈笑风生,像风一样迅速,像电一样迅猛。然后,作者又描写了这个孩子的战绩:“便令百试百不失,父兄从傍亦矜诩。”这个孩子经过多次试验,从未失败过,他的父兄也在旁边赞扬他。 最后,作者通过描写市民的惊叹和自己的感叹,进一步衬托出这个孩子的天赋和技艺:“市人骇叹俱失声,我自平生未曾睹。”市民们惊叹不已,而作者自己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天赋和技艺。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五岁小儿天赋异禀、勇猛无比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天赋和潜力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观小儿瓮戏》是宋朝诗人李流谦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观看儿童玩瓮戏的场景,儿童们在瓮中嬉戏,诗人被这种天真无邪的游戏所吸引,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儿童们在瓮中玩耍的欢乐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怀念。通过对儿童游戏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童真、童趣和童心的美好,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 综上所述,《观小儿瓮戏》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观看儿童瓮戏的场景,通过对儿童游戏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诗词关键字: 壮夫 细事 断乳
相关诗词
  • 1
    [现代]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五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 2
    [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3
    [唐]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