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龙泉孙大同司户三桂堂》
山居速化植秋荻,孙家种木惟种德。 一朝仙籍浮桂香,昔笑其迂今改色。 邻翁笞儿乞条枚,条枚不惜莫浪栽。 君不见天街十二绿槐满,独有城东之槐应三台。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歌以山居种荻,孙家种德为引子,展现了一幅人间生活的画卷。然后通过仙籍浮桂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德行高尚之人的赞美。邻翁乞条枚的情节,展示了人间的亲情与温暖。最后以天街绿槐与城东槐树的对比,象征着权贵与平民的不同命运。整首诗歌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德行的颂扬。
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具体赏析:
首句“山居速化植秋荻,孙家种木惟种德。”以山居和孙家的种植作为对比,一个种荻,一个种德,既描绘出了山居生活的朴素,又突显了孙家以德为本的家风。这是对朴素生活与高尚品德的双重赞美。
接下来,“一朝仙籍浮桂香,昔笑其迂今改色。”描述了仙籍浮桂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德行高尚之人的敬仰。同时,通过“昔笑其迂今改色”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德行的认识过程,从最初的嘲笑到最后的敬仰。
然后,“邻翁笞儿乞条枚,条枚不惜莫浪栽。”通过邻翁笞儿乞条枚的情节,展示了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条枚不惜莫浪栽”也寓含了珍惜资源,不随意浪费的深意。
最后,“君不见天街十二绿槐满,独有城东之槐应三台。”通过天街绿槐与城东槐树的对比,象征了权贵与平民的不同命运。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关切。
总体来说,这首诗歌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人间生活的画卷,赞美了德行高尚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关切。
|
创作背景
《寄题龙泉孙大同司户三桂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孙大同的家庭和仕途有关。孙大同在龙泉担任司户参军,他的家族中有三株茂盛的桂树,因此他将堂屋命名为“三桂堂”。周必大在得知这个事情后,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孙大同的家风和政绩。
首联“蒋氏三径亡羊求,李氏五龙化鹤飞”引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孙家三桂堂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颔联“只今三桂高堂上,似见双梧旧屋时”则将视线拉回到现实,描绘了三桂堂的宏伟和壮观。颈联“鸾鷟已翔文艺苑,龟鱼争跃瑞溪池”进一步赞美了孙家的文化底蕴和家风传承。尾联“他年太史如椽笔,更与题名继柳枝”则以希望将来有史学家来为孙大同写传,继承柳枝(指代前人的优秀传统)作结。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孙大同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家风传承,以及他在龙泉担任司户参军的政绩。
相关诗词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世间无处避炎蒸,欲叫西风叫不应。
恨乏白檀除热恼,心思赤脚踏层冰。
醉游河朔谁同往,表借明光愧不能。
闻有山林最深处,清凉境界著高僧。
-
乡与子直游胶庠,是时子明居侍旁。
友于学问相激昂,声华日驰翰墨场。
仲氏一第如探囊,伯氏随即凌云翔,已快雁塔书雁行。
君家余庆未易量,二龙三凤同呈祥。
一门竞爽如圭璋,前后继踵名相望。
夥为十佛经中光。
联翩不羡金华堂,会稽何独夸诸黄。
世言燕山窦十郎,一枝椿老五桂芳,君今取此名其堂。
荐绅荣之富篇章,几与窦氏争颉颃。
吾家亦颇推吾乡,自从仲父闓天荒,五登科第于太常,枝分派别各一房,敢与君家相比方。
夫人更喜寿且康,岁时罗列称寿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