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呈照老》
吏部称文畅,愚溪进浩初。 深惭诋佛奏,更著广交书。 情契远犹合,义乘隣亦疎。 诧予无騃习,固自起犁锄。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和交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交往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吏部称文畅,愚溪进浩初”中,诗人通过“吏部”和“愚溪”两个地名,以及“文畅”和“浩初”两个人名,展现了人与地、人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和进步。
颔联“深惭诋佛奏,更著广交书”中,诗人表示自己深感惭愧,因为曾经有过诋毁佛教的行为,而现在又更加专注于广泛结交朋友。“诋佛奏”和“广交书”两个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现在态度的转变。
颈联“情契远犹合,义乘隣亦疎”中,诗人表达了情感的契合可以超越远近,而道义的背离却可能发生在邻近的人之间。这种对比深刻地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尾联“诧予无騃习,固自起犁锄”中,诗人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惊讶,因此决定从基础开始学习,从事犁锄的劳作。这种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自谦和勤奋,以及对生活真谛的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纷繁复杂和人性的多样。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反思和表达,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向学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
《用前韵呈照老》是宋代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李流谦和照老(一位僧侣)之间的友谊和交往有关。他们可能在一起度过了许多时光,讨论诗歌、哲学或生活的意义。在这首诗中,李流谦用韵脚来表达对照老的尊重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
此外,宋代的文学和佛教都有相当的发展,许多文人雅士与僧侣交往密切,互相交流心得。这也为李流谦创作这首诗提供了背景和灵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
霜中养就白兔,未觉玉容苍。
照影来今往古,圆缺阴晴几度,丹桂俨然芳。
遐想广寒露,谁得一枝香。
恍瑶台,飞宝镜,散重光。
嫦娥久饵灵药,点出淡云妆。
闲兴风姨相聚,不似天孙独苦,终日织仙裳。
脉脉望河鼓,萦损几柔肠。
-
园旧游,因感其事,复用前韵。
万金不买青春,老来可惜欢娱地。
有时记得,江楼深夜,解鞍留寐。
兰焰喷虹,宝香薰麝,玉醅*蚁。
更谁能细说,当年风韵,江瑶柱、荔枝味。
漂泊江湖万里,渺难寻、采菱拾翠。
何心更到,折枝图上,卖花声里。
蓬鬓刁骚,角巾欹堕,枕书聊睡。
恨匆匆未办,莼鲈归棹,又秋风起。
-
胜花时。
临风渺予思。
厌春妍、红娇绿姹,铅花只恁轻施。
湿模糊、难描树影,白**、尽改松姿。
裙溅冰泥。
鞋翻粉印,浣纱人倦洗胭脂。
青山老、丹移玉井,何处葛公祠。
断桥外、频催画桨,误击琼枝。
忆当年、阿苏小小,鸾箫能品参差。
紫云娘、双歌献酒,绿蓑翁、独钓成诗。
楼殿摇空,管弦作市,乐天有句寄微之。
观未足,朱帘尽卷,情怕雨丝丝。
谁呵手、戗金红上,装个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