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松闻捷音》
十里登山访定身,衣边犹带簿书尘。 僧厨笋蕨随斋钵,禅窟香灯话宿因。 便可扶犁老岷蜀,已闻传檄定咸秦。 家家钗钏何须惜,难买尧眉一笑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述登山访僧并表达扶犁归隐意愿的诗。首联“十里登山访定身,衣边犹带簿书尘”,展示了诗人不畏艰辛,远道而来拜访僧人的场景,同时衣物上还带有公务的尘土,表达了诗人对公务的繁忙和劳累。颔联“僧厨笋蕨随斋钵,禅窟香灯话宿因”,描绘了僧人的清贫生活,他们食用笋蕨等野菜,在禅窟中点香灯谈论宿世因缘,展示了僧人的超脱与清静。颈联“便可扶犁老岷蜀,已闻传檄定咸秦”,表达了诗人想要放下公务,归隐田园的愿望,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天下太平的期盼。尾联“家家钗钏何须惜,难买尧眉一笑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即使家家的珠宝首饰也不必吝惜,因为难以买到像尧帝那样的笑容和春天的温暖。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僧人清贫生活的描绘,也有对归隐田园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太平的期盼。
|
创作背景
《游长松闻捷音》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所作的。在这首诗中,李流谦表达了他游览长松寺时听到捷报的欣喜心情。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李流谦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的时代。同时,宋代也是一个战争频仍的时代,边境经常遭受外族的侵扰。因此,听到捷报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2. 个人经历:李流谦是一位文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他可能对国家的战事和边境的安全比较关注,因此在游览长松寺时,听到捷报后感到非常欣喜。
综上所述,《游长松闻捷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流谦在游览长松寺时,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捷报,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表达欣喜心情的诗。
相关诗词
-
南来万马净边尘,衔璧归朝尽大臣。
城上玉绳浮婺女,帐前银甲拥天人。
出师已略扶桑国,奉使须通析木津。
遂有江黄慕中夏,可无书檄谕全闽。
-
黄城匹马捷音来,且喜洮东破虏回。
纵使淮西功第一,未闻生缚七渠魁。
-
兰玉贤关隽誉飞,词场几见捷音驰。
登云将慰椿庭望,陟岵俄惊薤露悲。
荣养痛嗟今日隔,嘉封赖有异时追。
前冈已卜牛眠地,螭首行镌九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