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观文殊灯》
代马腥膻暗五台,南方世界且徘徊。 一灯别是真知识,不用奔波学善财。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外部世界的纷扰与困惑时,寻找内心真实知识的过程。
首句“代马腥膻暗五台”中,“代马腥膻”用来比喻世俗世界的纷扰与混乱,“五台”则可能指代佛教圣地五台山,暗指佛教真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俗纷扰时,对真理的迷茫与困惑。
次句“南方世界且徘徊”,“南方世界”可能指代净土或理想国度,“徘徊”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的彷徨与探索。
第三句“一灯别是真知识”,“一灯”在佛教中常用来比喻智慧或真理,“真知识”即真实的智慧或真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探索中逐渐领悟到真理的智慧。
最后一句“不用奔波学善财”,“善财”在佛教中是一位求道者的名字,代表不断追求真理的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领悟到真理后,不再需要像善财一样奔波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世俗纷扰时,追求内心真实知识的过程,以及领悟到真理后的宁静与满足。
|
创作背景
《天池观文殊灯》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文殊菩萨的信仰和天池寺的佛教活动有关。文殊菩萨在佛教中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因此,人们在寺庙中点燃文殊灯以祈求智慧、明理和心灵的启示。
周必大在游览天池寺时,看到了文殊灯的点亮,受到了启发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他在诗中描绘了灯火辉煌、庄严神秘的寺庙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文殊菩萨的敬仰和对智慧的追求。同时,他也借助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体悟。
综上所述,《天池观文殊灯》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文殊菩萨信仰以及周必大的个人体验和思考有关。
相关诗词
-
不羡天池鸟,不慕北溟鱼。
瞬息乘风万里,铁翼云中舒。
才到新西比利,已过乌兰巴托,瀚海览无余。
谁谓乾坤大?
浑似一沤夫。
高歌倦,雄谈歇,展画图。
长城蓦地眼底,岪郁盘云途。
地上山山横黛,天上人人俯首,又见昆明湖。
锦绣山河好,今朝气象殊。
-
上圣家寰字。
威略振边陲。
八维穷眺览。
千里曳旌旗。
驾鼋临碧海。
控骥践瑶池。
曲浦腾烟雾。
深浪骇鲸螭。
-
试凭阑干春欲暮,桃花点点胭脂。
故山凝望水云迷。
数堆苍玉髻,千顷碧琉璃。
我本清都闲散客,蓬莱未是幽奇。
明朝归去鹤齐飞。
三山乘缥缈,海运到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