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张子仪抑篇荔枝诗韵》

馹骑尘飞受暑风,绝怜丹脸透青龙。
欧闽后出名高尚,广蜀先驱品下中。
遥忆东坡分晒白,预邀老杜赋轻红。
明年倘未归黄闼,生熟何忧更异同。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夏日尘飞、暑风难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名品的珍爱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通过引用历史名人的事迹,展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首联“馹骑尘飞受暑风,绝怜丹脸透青龙。”描绘了夏日尘飞、暑风难耐的景象,同时通过“绝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名品“丹脸透青龙”的珍爱之情。这一联的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和尘土飞扬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名品的鉴赏力。 颔联“欧闽后出名高尚,广蜀先驱品下中。”通过引用历史名人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赞美。欧阳修和闽人之后都以其高尚品质而名扬天下,而广蜀地区的先驱们则品质较为一般。这一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品质的追求和对高尚人物的敬仰。 颈联“遥忆东坡分晒白,预邀老杜赋轻红。”通过回忆历史名人的文学作品,展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苏轼曾写过《东坡晒肚皮》,而杜甫则有《轻红》一诗。诗人通过引用这些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前人的敬仰。 尾联“明年倘未归黄闼,生熟何忧更异同。”则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态度。如果明年未能归黄门,生熟皆有不同的忧虑,但诗人并不担忧这些差异。这一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精神。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景象、引用历史名人事迹和文学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名品的珍爱、对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次张子仪抑篇荔枝诗韵》是宋代的周必大创作的一首诗。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作者背景**:周必大是宋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时代背景的感悟和个人的思想感情。 2. **荔枝的象征**:荔枝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象征爱情、美好和珍贵的意象。因此,这首诗很可能与作者对某种美好事物或情感的赞美有关。 3. **社交背景**:诗题为“次张子仪抑篇荔枝诗韵”,说明这是和周必大的朋友或同僚张子仪的一次诗词唱和。可能是张子仪先写了一首关于荔枝的诗,而周必大按照其韵脚和主题进行了和诗。 4. **文学风格**:从诗题中的“抑篇”二字,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采用了某种特定的文学手法或风格,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推测,《次张子仪抑篇荔枝诗韵》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周必大与张子仪的社交互动,以及他们对荔枝这一美好意象的赞美和探讨。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
诗词关键字: 受暑 异同 先驱
相关诗词
  • 1
    [宋]
    祖孙接武禊堂前,风物重新六十年。
    无恙钧衡旧棠荫,有光台斗继蒲鞭。
    手提西郭三山月,下照南湖万顷天。
    不要外人来作记,当家自有笔如椽。
  • 2
    [宋]
    香山老益窭,欲卖宅与田。
    荆南赠春服,侍中送酒钱。
    何如韦苏州,一日兼两贤。
    酒钱随春服,并至南溪边。
    寄物已不轻,意更在物先。
    仆也拙生理,巧亦营不前。
    病废非为高,抛官余十年。
    纸田蜗牛庐,縰卖谁作缘。
    故人岂云少,衮衮青云端。
    王弘不可作,范叔空自寒。
    忽槛苏州书,冷窗回春暄。
    急褫九月絺,径追八酒仙。
    竹烟为我喜,波月为我妍。
    篱菊冻不花,一笑亦粲然。
    醉中化为蝶,飞随虎丘山。
    齐云已在眼,忽然远於天。
  • 3
    [宋]
    木蕖篱菊总无光,秋色今年付海棠。
    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如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