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云月篇》

云在山,月在水,合和二物谁遣使。
云收但有千巑屼,月落惟余一清泚。
向来为同复为异,欲说谁钳三尺喙。
与君临流共一笑,影堕澄泓实相似。
故应拄杖偶然来,那得泉中觅居士。
人间八月秋更老,桂树无风波不滓。
碧筩为樽酌清醥,琼瑶嗽肠雪冰齿。
江妃为予舞凌波,老鹤不眠亦孤唳。
酒醒忽忆三峰游,目光已在鲸鱼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云月相映成趣,山水共长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慨。 起首两句,“云在山,月在水”,以朴素而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自然景色,云与月,山与水,两两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提出“合和二物谁遣使”,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之美的源头,显示出诗人的哲思。 “云收但有千巑屼,月落惟余一清泚”两句,通过对云散月落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变幻莫测,而“千巑屼”和“一清泚”则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川的壮丽和清澈。 “向来为同复为异,欲说谁钳三尺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万物既相同又各异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于无法用言语尽述自然之美的无奈。 “与君临流共一笑,影堕澄泓实相似”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自然之美的快乐,而“影堕澄泓实相似”一句则再次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和谐。 随后的诗句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整首诗以云月山水为载体,以诗人的情感为主线,将描绘、叙述、议论、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谐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慨。
创作背景
**《云月篇》的创作背景是李流谦在观赏云月美景时有所感悟,进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诗人在诗中描述了云和月自然景色的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借景抒怀,通过描绘云月的形象,寓言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拄杖 遣使 桂树
相关诗词
  • 1
    [唐]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
    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2
    [唐]
    其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其二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其三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其四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其五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
  • 3
    [宋]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