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宫》
一马腾腾上翠微,松风瑟瑟解吹衣。 故宫乱后仍华壮,使者年来果是非。 何日身能繙蕊笈,只今心自托金徽。 两林不到犹遗恨,落照衔山劝客归。 |
作品赏析
|
这首七言律诗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首联“一马腾腾上翠微,松风瑟瑟解吹衣”描绘了诗人骑马登上翠绿的山坡,瑟瑟的松风吹动衣襟的场景,既有壮志凌云的气概,又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颔联“故宫乱后仍华壮,使者年来果是非”描述了历史变迁和现实纷扰的景象,诗人在赞美古老宫殿的华丽壮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颈联“何日身能繙蕊笈,只今心自托金徽”则是诗人对自身的期许和内心的寄托,表达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展现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尾联“两林不到犹遗恨,落照衔山劝客归”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归思,落日余晖和远山轮廓唤起了诗人的乡愁,也暗示着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考。
|
创作背景
**宋代文人李流谦创作的《太平宫》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此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 **社会历史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但由于连年的战乱和宫廷的争斗,社会并不太平。李流谦作为当时的文人,深感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在《太平宫》一诗中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 **作者亲身经历**。李流谦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文人,他通过游览太平宫,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无常。在诗中,他以太平宫为背景,结合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思考。
综上所述,《太平宫》的创作背景包含了宋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者李流谦的亲身经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此诗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关诗词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