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送葬》

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他时不见北山路,死者还曾哭送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慨人生的诗歌。从情感上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悲酸、哀伤的情调,通过“泪满巾”这个形象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深处的悲痛。而这种悲痛,源于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慨。 诗歌的第一句“何事悲酸泪满巾”,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会如此悲伤,泪水湿润了手巾。这种悲伤的情绪贯穿了整首诗。 第二句“浮生共是北邙尘”,揭示了人生的本质,即人生就像北邙的尘土一样,浮生若梦。这里的“北邙尘”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第三句“他时不见北山路”,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未来的无法预知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一句“死者还曾哭送人”,以死者的角度,表达了生离死别的悲痛。诗人通过这种反转的角度,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悲酸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冀。
创作背景
欧阳詹的《观送葬》是一首描绘葬礼场景,表达生死观念和人生感慨的诗。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社会背景: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对于礼仪和规矩非常重视,葬礼作为人生重要仪式之一,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欧阳詹作为宋代文人,对于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有着深入的观察和理解。 2. 个人经历:欧阳詹本人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才中进士,后又在地方担任官职,对人生的起伏和生死离别有着深刻的体验。 综合这些因素,欧阳詹创作了《观送葬》这首诗,通过描绘送葬的场景,表达了对于生死、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关键字: 浮生 死者 山路
相关诗词
  • 1
    [明]
    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
    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先翁曾长武昌县,死葬山中厄兵变。
    山中父老怀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劝。
    鹤年避乱东海头,年深道阻生烦忧。
    乱靖还寻武昌路,泪痕滴满先翁丘。
    彷徨改葬樊山侧,不惜黄金换沙石。
    此身尚在天地间,何事能令慰朝夕。
    卜日已定雨漫漫,十日不止难下棺。
    仰首呼天雨中拜,雨为阁驻阴云端。
    葬后仓皇下山去,大雨依然大如注。
    是时送葬纷如云,祭奠争趋墓边路。
    母困干戈生别离,儿大母死才得归。
  • 2
    [宋]
    读书东床一卷书,不妨踪迹向来疎。
    剑津红帐为门户,想得多多送葬车。
  • 3
    [唐]
    错莫天色愁,挽歌出重闉。
    谁家白网车,送客入幽尘。
    铭旌下官道,葬舆去辚辚。
    萧条黄蒿中,奠酒花翠新。
    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
    乌鸢下空地,烟火残荒榛。
    生人更多苦,入户事盈身。
    营营日易深,却到不得频。
    寂寥孤隧头,草绿棠梨春。
    洛阳城北山,古今葬冥客。
    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
    近来送葬人,亦去闻归声。
    岂能车轮疾,渐是墓侵城。
    城中人不绝,哀挽相次行。
    莫非北邙后,重向洛城生。
    卜地起孤坟,全家送葬去。
    归来却到时,不复重知处。
    叠叠葬相续,土乾草已绿。
    列纸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