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七夕马逸已而获之》

门外喧呼惊失马,天边未暇问牵牛。
报恩不作雀衔玉,快意遂为鹰脱韛。
他日疬帷吾已许,暮年绳勒汝应羞。
故知多忆横门道,定厌青丝久络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深情和豪迈之气的诗。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个英勇的战士,在战乱中失马,但仍然决心战斗到底,不屈不挠。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先,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门外喧呼惊失马”,这句诗通过“喧呼”和“惊失马”描绘了战乱的场景,展现了战士在混乱中失去战马的情景。 2. “天边未暇问牵牛”,这句诗通过“未暇”表达了战士无暇他顾,一心投入战斗的决心。 3. “报恩不作雀衔玉,快意遂为鹰脱韛。”,这里用“雀衔玉”和“鹰脱韛”比喻战士的英勇和豪迈,表达了战士以迅速、猛烈的方式报答恩情,获取胜利的快意。 4. “他日疬帷吾已许,暮年绳勒汝应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敌人的警告,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 “故知多忆横门道,定厌青丝久络头。”,这里通过“忆横门道”和“厌青丝久络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争生活的回忆和厌倦,进一步强调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英勇的战士在战乱中的坚韧和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向往。诗的风格既豪迈又深情,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七夕马逸已而获之》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李流谦。该诗描述了作者在七夕节当天马匹跑丢,后来又找回来的经历。至于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很抱歉暂时无法提供。您可以尝试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但是,从诗题可以推测,诗人可能在七夕这一天有重要的活动或约会,而马匹的丢失给他带来了困扰和焦虑,当马匹找回时,他感到非常的欣慰和释然。这种经历可能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关键字: 故知 牵牛 报恩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2
    [清]
    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 3
    [唐]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