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常和仲谒照老和仲有诗次其韵》

杏花一标凌晓寒,刮眼创见春风远。
天涯作客归未得,主人好事客疎顽。
鸣鸠唤雨绿野净,游丝挂空白日閒。
只园有僧坐隐几,柱杖与子来扣关。
薰炉午篆转轻缕,净瓶晓汲翻微澜。
禅僧不摇月照水,雄辩猝起雷破山。
痴儿浪说三组贵,向我不博一笑欢。
归来妙语出顷刻,照坐绮縠纷斓斑。
火争为续永和帖,清景一失情易阑。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杏花一标凌晓寒,刮眼创见春风远”,用杏花的形象标志着春天的到来,虽然还有些许寒意,但春风已经远离。这一描述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含有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颔联“天涯作客归未得,主人好事客疎顽”,表达了诗人作为天涯游客,归期无定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主人热情好客,让诗人感到温暖。 颈联“鸣鸠唤雨绿野净,游丝挂空白日閒”,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接下来,“只园有僧坐隐几,柱杖与子来扣关”,描绘了寺庙中的僧人和来访者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薰炉午篆转轻缕,净瓶晓汲翻微澜”,通过对寺庙中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宁静、和谐的氛围。 “禅僧不摇月照水,雄辩猝起雷破山”,通过对禅僧的描绘,表现了其内心的宁静和坚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 “痴儿浪说三组贵,向我不博一笑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漠和对内心快乐的追求。 “归来妙语出顷刻,照坐绮縠纷斓斑”,描绘了诗人归来后的场景,通过妙语的涌现和华丽的坐席,表现了诗人的风采和豪爽。 最后,“火争为续永和帖,清景一失情易阑”,通过对火光和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逝去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寺庙生活、人物形象等多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同常和仲谒照老和仲有诗次其韵》是宋朝诗人李流谦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他与友人常和仲一同去拜访一位名为“照老”的高僧,常和仲作了诗,李流谦便依其诗意作了此诗。 在宋朝,文人雅士与僧侣交往、互相酬唱是很常见的,他们通过诗歌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包含了诗人与友人的交往,也体现了当时文化与宗教的互动。 对于更深入的了解,需要研究李流谦的生平和诗歌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文化和佛教的影响。您可以查阅相关的古籍和文献资料来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微澜 创见 游丝
相关诗词
  • 1
    [宋]
    竹外溪边,一枝破寒卫腊。
    莹素肌、玉雕冰刻。
    赋闲标,足馀韵,岂同常格。
    最风流,生来处处尽好,别得造化工力。
    疏影幽香,意思迥然殊绝。
    算不枉、诗人分别。
    冻云深,凉月皎,愈增清冽。
    大潇洒,尤得静中雅趣,不许莺栖燕歇。
  • 2
    [唐]
    一从杀贵妃,春来花无意。
    此地纵千年,土香犹破鼻。
    宠既出常理,辱岂同常死。
    一等异于众,倾覆皆如此。
  • 3
    [宋]
    江乡节候异中州,十月狂雷震未休。
    二年到耳同常事,一夜雨声如蚤秋。
    想见麦畦添宿润,更欣蔬甲长新柔。
    东堂晚望无氛祲,洗出樊山紫翠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