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漕移宪浙东二首》
一去中台十九年,爱君忧国得华颠。 久疑使节留江上,稍喜除书近日边。 寒碧轩窗馀旧句,汗青简册奏新篇。 文章入相公家旧,沙路从今稳着鞭。 |
作品赏析
|
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忠诚于国家的精神。首联“一去中台十九年,爱君忧国得华颠。”描述了诗人离开中央政权已经十九年,但依然深爱国家,忧虑国事,以至于头发花白。颔联“久疑使节留江上,稍喜除书近日边。”则表现出诗人虽然长期在地方任职,但接到调令后感到些许喜悦,因为可以更接近朝廷,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颈联“寒碧轩窗馀旧句,汗青简册奏新篇。”中,诗人通过“寒碧轩窗”的环境描绘,展示自己的清廉自持和高雅情趣,同时用“汗青简册”来象征自己为新政做出贡献的决心。尾联“文章入相公家旧,沙路从今稳着鞭。”则表达了诗人将用自己的文才和智谋,稳稳地驾驭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忠诚于国家的信念,同时也展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才华横溢。
|
创作背景
**《送徐漕移宪浙东二首》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宋朝的历史事件有关**。这次侵略导致洛阳、汴京一带遭受战争破坏。不久后,汴京沦陷,周必大与许多人一样,携带家人南逃,先到淮海地区,然后渡江至金陵,再沿江而上到达江西,最后南下广东避乱。
这首诗是周必大在金兵南侵后的感时抒愤之作,借古忧今,抒发出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周必大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同时也展示了他坚韧不屈、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诗词
-
临岐终日自裴回,干我茅斋半亩苔。
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
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
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一出五六月,往返三千里。
信脚踢得着,信手提得起。
不曾轻示人,深藏怀袖里。
归来普主请大众做个入门欢,是什么浙东山浙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