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束带趁朝参,共喜儒林得指南。 经传注成头未白,公卿阅遍绶犹蓝。 秋来去国怀张翰,此去论诗忆郑覃。 别酒易阑情不尽,会凭清梦听清谈。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儒士的生平经历与情感。首联“七年束带趁朝参,共喜儒林得指南。”描述了这位儒士七年来,一直严谨遵守朝廷的礼仪,并深受儒林人士的称赞。这里的“束带”象征着严谨,“朝参”指参与朝廷的事务,“儒林得指南”则比喻他在儒家学术领域取得了颇高的成就,成为了他人的榜样。 颔联“经传注成头未白,公卿阅遍绶犹蓝。”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儒士的成就和地位。他注解经传,功成名就,头发尚未变白,已经被公卿们广泛认可。“绶犹蓝”指他的官服上的绶带依然保持着原本的蓝色,象征着他的地位和荣誉。 颈联“秋来去国怀张翰,此去论诗忆郑覃。”则借用了两个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诗歌的热爱。“秋来去国怀张翰”指诗人离开国家,心怀张翰般的思乡之情,“此去论诗忆郑覃”则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诗人郑覃的怀念。 尾联“别酒易阑情不尽,会凭清梦听清谈。”则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别酒易阑情不尽”指离别时的酒易尽而情感难尽,“会凭清梦听清谈”则表达了他希望在梦中能够再次与友人相聚,共叙情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学术的热爱、对成就的自豪、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借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得诗歌更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