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倚相端能记典坟,子羔未可治人民。 十年莫作攸之恨,万卷方知甫也神。 堂下从渠糟粕议,城南容我简编亲。 铁更三擿韦三绝,将圣犹然况后人。 |
| 这是一首充满文化韵味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典籍、学问及前人智慧的赞美和追求。 首联“倚相端能记典坟,子羔未可治人民。”上句典出《左传》,倚相是郑国的大夫,他能够背诵先王的典策文献,因此被比作古代的圣人。这里作者用倚相来赞美那些博学多才,精通典籍的人。下句则用子羔来做对比,子羔是孔子的学生,虽然他曾担任过费地的长官,但孔子认为他还没有能力治理人民。这里作者用子羔来比喻那些虽然有一定的学问,但还没有达到能够治理人民的地步的人。 颔联“十年莫作攸之恨,万卷方知甫也神。”上句用典出《左传》,攸之因为没有好好学习先王的典籍,而后悔莫及。这里作者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像攸之一样后悔。下句则赞美杜甫的才华,只有读过万卷书,才能真正领略到杜甫诗歌的神韵。 颈联“堂下从渠糟粕议,城南容我简编亲。”上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议论纷纷的世俗之言的不屑一顾,而下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亲近书籍,钻研学问的热爱。 尾联“铁更三擿韦三绝,将圣犹然况后人。”铁更三擿、韦三绝都是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这里作者用这些典故来激励自己要像古人一样勤奋读书,追求学问。而“将圣犹然况后人”则是说,连古代的圣人都要这样努力追求学问,更何况是我们后人呢? 整首诗充满了对典籍、学问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勤奋读书、不断追求进步的坚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