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舍留别》
拨尽寒灰雨夜深,半窗灯影伴孤吟。 不眠只有琴知得,明日阳关何处心。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孤独和忧郁色彩的诗。
首句“拨尽寒灰雨夜深”,通过“拨尽寒灰”和“雨夜深”描绘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既表现了时间的深沉,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第二句“半窗灯影伴孤吟”,“半窗灯影”与“孤吟”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出诗人的孤独状态,而“伴”字又暗示着诗人与灯影相互陪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第三句“不眠只有琴知得”,通过“不眠”和“只有琴知得”表达出诗人深深的忧郁和孤独,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反省和对话。
最后一句“明日阳关何处心”,使用“明日阳关”这样的自然景观来映射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而“何处心”则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漂泊无依的状态。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郁和迷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创作背景
《寓舍留别》是宋朝诗人林尚仁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但政治环境颇为复杂的时代。诗人常常借助诗歌来表达对时政的看法,或者抒发个人的情感。
2. 个人经历:林尚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能有着颇为坎坷的经历,而《寓舍留别》可能是他在某次离别之际,感慨万分,写下的诗篇。
3. 离别之情:诗歌的标题《寓舍留别》已经暗示了这是一首描述离别的诗,林尚仁可能希望通过此诗来表达对友人或者亲人的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内容来进行综合分析。由于目前所能获取的信息有限,无法给出更具体的创作背景,建议您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相关诗词
-
冶城西北似村家,每共寻春到日斜。
闻说春来花更好,为怜无伴懒看花。
-
予与澜伯同客绮川,澜伯以禁烟先回扫墓,寓舍有怀,因诗以寄。
水泊山栖分自甘,我留君去意何堪。
几回雨雪三槎上,强半莺花五坞南。
宰木空惭归远梦,扁舟犹忆载余酣。
从今莫惜频相顾,灯火虚斋迟笑谈。
-
道人来自阳山麓,手携旧种千竿竹。
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尔奇,不知地脉从谁缩?
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
岂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风埃走尘俗。
故山方远重愁绝,新句未成惭迫促。
黄冈之产大中椽,政用材美刳其腹。
愿言保此终天年,岁莫山中伴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