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闻郭林山,学易之指南。 艮斋从其子,议论青出蓝。 授徒兰溪上,妙理常穷探。 真旨传何人,著录推静庵。 称疾似玄晏,观复师老聃。 芸芸已归根,吊客无多谈。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精通易学的高人形象,表达了对其学识和品格的赞美。首句“往闻郭林山,学易之指南”通过“往闻”二字点明这个人是诗人曾经听说过的,而“学易之指南”则表明其在易学领域的高超造诣。接着,“艮斋从其子,议论青出蓝”进一步说明了其学识渊博,以及其子继承了他的智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授徒兰溪上,妙理常穷探”描绘了这位高人在兰溪上教授弟子的场景,同时表现了他对易学妙理的深入探究。“真旨传何人,著录推静庵”则表达了其对易学真谛的传承,以及静庵对其学说的推崇。 “称疾似玄晏,观复师老聃”中的“称疾”二字暗示了这位高人淡泊名利,不问世事的态度,而“观复师老聃”则进一步表明了其遵循老子之道,追求自然、清净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芸芸已归根,吊客无多谈”则表达了这位高人已经超脱尘世,达到了归根复命的境界,来访的客人也不再过多谈论世事,进一步烘托出其清静、超脱的气质。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易学高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其学识和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清静、超脱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