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漕移宪浙东二首》
满岁蹒跚泮水间,独公不作腐儒看。 几陪佳客芙蓉幕,聊慰穷愁苜宿槃。 此去高山空自仰,向来流水为谁弹。 割鞭截镫知无益,但觉轮囷激肺肝。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满岁的婴儿蹒跚学步的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公独不屑于腐朽儒生的看法。诗人通过描写与佳客在芙蓉幕下的交谈,聊以慰藉穷困忧愁的生活。然而,诗人感叹自己高山仰止,无法像流水般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割鞭截镫也无济于事,只能感到内心的激动和肺肝的痛苦。
从诗歌风格上看,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深沉、感慨的情感,同时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扎实的诗歌功底。
从主题上看,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生不易和生命短暂的悲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情感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创作背景
**《送徐漕移宪浙东二首》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元年的金兵南侵事件有关**。在这个历史时期,洛阳、汴京等地遭受金兵的攻击,破坏严重。周必大为了逃避战乱,携家南逃。这首诗就是他在逃难过程中,面对国家破碎、民生凋敝的景象,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徐漕(一位官员)移宪浙东的赞美和祝愿。
相关诗词
-
临岐终日自裴回,干我茅斋半亩苔。
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
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
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一出五六月,往返三千里。
信脚踢得着,信手提得起。
不曾轻示人,深藏怀袖里。
归来普主请大众做个入门欢,是什么浙东山浙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