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真太守召看牡丹》
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 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 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 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花卉美丽,同时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和民生疾苦的诗。
首联“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表达了作者对花卉美丽妖娆的赞叹,同时也引发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思考。
颔联“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通过对比贵族和王公们争夺土地、穷困的颜回却买不起粮食,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和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
颈联“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进一步描绘了花卉的芳香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在这美好的世界里,夜晚却有人因为贫穷而无法安眠。
尾联“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则通过描绘农村中老翁饥饿耕作、妇女因为贫困而无法入睡的场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疾苦和艰辛。
整首诗通过赞美花卉的美丽,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同时,诗歌的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创作背景
**《仪真太守召看牡丹》是宋朝诗人丘濬的作品,创作背景主要与牡丹花的特殊地位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丘濬生活的时代,牡丹已经成为一种贵族象征,备受推崇。但据说牡丹最初是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不为世人所知。直到武则天发现其美,才移植到皇家园林,从此牡丹名扬天下。
丘濬通过这首诗,描述了牡丹从山野到皇家的历程,赞美了牡丹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权贵、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他借牡丹之口,传达了一种不慕虚荣、崇尚自然美的理念。这样的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思考。
相关诗词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