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酬章十八兄》
每叹经年别,人生有几年。 关河长问道,风雨独随缘。 寓蝶成庄梦,怀人识祢贤。 徽猷不及此,空愧白华篇。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抒发情感、表达感悟为主,展现了一种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深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每叹经年别,人生有几年。”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每年都感叹一次分别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人生又能有多少年可以度过呢?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敬畏,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关河长问道,风雨独随缘。”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对命运的把握。关河长道,象征着人生的道路漫长而艰难,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风雨随缘,则表达了对命运的把握和人生的无常,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
“寓蝶成庄梦,怀人识祢贤。”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寓蝶成庄梦,寓意着人生的经历和体验如同庄子的蝴蝶梦一样,充满了梦幻和神秘。怀人识祢贤,则表达了对人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贤人的怀念和敬仰。
“徽猷不及此,空愧白华篇。”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徽猷,通常指优秀的传统和教诲,但这些都不及眼前的经历和体验深刻。空愧白华篇,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人生的探索、人性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一种对人生和命运的敬畏和思考。
|
创作背景
《上都酬章十八兄》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政治斗争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首先,这首诗产生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秋天,诗人柳宗元在柳州所写。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等人都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到贬谪。元和十年,他们被召回京师,但最终仍因政治斗争被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柳宗元在再度被贬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诗中,柳宗元表达了对自己和友人遭受不公待遇的愤懑,以及对上都(京城)生活的向往和无法回归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上都酬章十八兄》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唐代的政治斗争、诗人的个人经历以及对上都生活的向往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诗词
-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云里,,侍臣鹄立。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暮娉婷争出。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余叹息。
-
远游跻剑阁,长想属天台。
万里隔三载,此邦余重来。
音容旷不睹,梦寐殊悠哉。
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喜传上都封,因促傍吏开。
向悟海盐客,已而梁木摧。
变衣寝门外,挥涕少城隈。
却记分明得,犹持委曲猜。
师儒昔训奖,仲季时童孩。
服义题书箧,邀欢泛酒杯。
暂令风雨散,仍迫岁时回。
其道惟正直,其人信美偲。
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
可叹悬蛇疾,先贻问鵩灾。
故乡闭穷壤,宿草生寒荄。
零落九原去,蹉跎四序催。
曩期冬赠橘,今哭夏成梅。
执礼谁为赗,居常不徇财。
北登嵔
-
涌金门外尽菰蒲,四月行人客上都。
六月国清塘上望,依稀身更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