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临江仙·玉立清标消晚暑》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
画船归去醉歌珠。
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
烦君为我问西湖。
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清雅高标之人的赞美,以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描绘了诗人的感受,玉立清标,是对清雅高标之人的赞美,他像玉一样高洁,像标杆一样直立,给人清凉的感觉。胸中一段冰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冷静和清明,如同冰壶中的水一样清澈透明。这两句诗将外在的景色与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既能感受到夏日西湖的美景,又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凉。 “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描绘了诗人的归途,画船载着诗人归去,他醉酒高歌,珠光闪烁。微云虽未完全消散,但残月依然明亮如初,这是对夜晚西湖的描绘,充满了静谧和神秘。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在这句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鸳鹭行间的阔步行走,表现出他的自由自在和豪迈气概。秋来乘兴凫趋,则表达了诗人对秋日生活的向往,凫趋,是指小鸭的行走,这里用来形容秋日湖上的景象。 最后,“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诗人请求朋友为他询问西湖的情况,他想知道在疏影畔是否允许他建一座茅屋。这是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向往,他希望能在西湖的疏影畔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之地。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清雅高标之人的赞美,以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豪迈、自由、不拘一格的性格特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创作背景
张元干的《临江仙·玉立清标消晚暑》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首先,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看,张元干是一位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他亲历了国家的分裂和战乱,对故土和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其次,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外敌入侵,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这也对张元干的词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具体到这首词,其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在某个夏天的夜晚,面对江景,感叹时光流逝,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有关。词中通过描写江边夜景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盼。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微云 冰壶 画船
相关诗词
  • 1
    [清]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2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3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