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调歌头·平日几经过》

平日几经过,重到更留连。
黄尘乌帽,觉来眼界忽醒然。
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鹄下翩翩。
四海九州大,何地著飞仙。


吸湖光,吞蟾影,倚天圆。
胸中万顷空旷,清夜炯无眠。
要识世间闲处,自有尊前深趣,且唱钓鱼船。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
作品赏析
这首诗《平日几经过,重到更留连》是一首对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的描绘,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首句“平日几经过,重到更留连”表达了作者多次经过此地,但每次都是短暂的停留,这次再次经过,却有了不同的感受,更加留恋此地。这里的“黄尘乌帽”指的是作者自己,也暗示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惊奇和喜悦。 “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鹄下翩翩”这几句描绘了作者眼中的秋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莫问鸡虫得失”也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超脱态度。最后,“鸿鹄下翩翩”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四海九州大,何地著飞仙”则表达了作者对四海九州的广阔大地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何地著飞仙”也暗示了作者对远大前程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湖光、蟾影、天圆等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胸中万顷空旷的追求。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展示了作者的开阔心胸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要识世间闲处,自有尊前深趣,且唱钓鱼船。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这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这里,“自有尊前深趣”表达了作者在酒宴中也能找到乐趣,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开阔的心胸、超脱名利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生活智慧。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张元干的《水调歌头·平日几经过》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金兵在杭州大肆掳掠后,于北返途中,遭到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在镇江黄天荡的阻击,大败。随后,岳飞和钱需在建康和镇江之间又大败金兵,吴蚧在青溪岭、彭原店再次挫败金兵。这一系列胜利让南宋朝廷有了喘息之机。然而,尽管形势大好,南宋朝廷却仍重用奸臣秦桧当宰相,大肆迫害抗金爱国人士,推行投降卖国之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元干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诗词关键字: 黄尘 年事 清夜
相关诗词
  • 1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3
    [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