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送李季言四首》
藩镇各传新号令,山河那复旧提封。 归时剩语骑鲸老,坚卧无如涧底松。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藩镇制度下,社会秩序和山河面貌的改变,以及对于坚贞不屈的人格的赞美。
首句“藩镇各传新号令,山河那复旧提封”,直接点出了当时藩镇割据、号令不一的社会现状。各个藩镇各自为政,新的号令、新的规则在各地传播,使得山河面貌已经无法恢复到往日的平静。这一句描绘出了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的景象,给人以沉重的感受。
“归时剩语骑鲸老,坚卧无如涧底松”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能够坚守原则、坚贞不屈的人的敬仰之情。骑鲸老,可能是指那些已经看破红尘、归隐山林的老者,他们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被世俗所左右。涧底松则象征着那些坚定不移、傲然挺立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坚贞不屈的人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像涧底松那样坚韧不屈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描绘社会现状和赞美坚贞不屈的人格,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格独立的尊重。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像他人那样坚韧不屈的无奈之情,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
|
创作背景
《次韵奉送李季言四首》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组七绝诗,共四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张元干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张元干(1091-1175),字仲谋,号芦川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南宋初年的动荡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曾多次担任官职,但因政治斗争而屡次被贬谪。这首诗中的李季言是他的一位朋友,两人曾共同经历过许多风雨。
在这组诗中,张元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第一首:
十年踪迹两相违,千里江山共此悲。
今日相逢成远别,明朝何处是归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多年后重逢的喜悦,但又因为即将再次离别而感到悲伤。诗人通过“十年踪迹两相违”一句,暗示了自己与友人曾经的亲密关系,以及长时间的分离。而“千里江山共此悲”则表现了他们共同承受的战乱之苦。最后两句“今日相逢成远别,明朝何处是归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第二首: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和江北两个故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吴苑宫闱和广陵台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如今却已经荒凉。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叹时光荏苒,世事无常。最后两句“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对未来的忧虑。
第三首:
人生如梦共舞留,白发红颜换几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愁。
这首诗以人生如梦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白发红颜换几秋”一句,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而“昨夜西风凋碧树”则描绘了一幅萧瑟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最后一句“独上高楼望尽愁”,则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心情。
第四首:
天涯海角两茫茫,往事如烟水无痕。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诗以天涯海角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的“天涯海角两茫茫”一句,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而“往事如烟水无痕”则表现了过去的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