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二首》
底事蹉跎二八年,嫁时装著未周旋。 年年织得新丝娟,又被家翁作税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底事蹉跎二八年,嫁时装著未周旋。年年织得新丝绢,又被家翁作税钱》是一首描绘婚姻生活和家庭琐事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女子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首先,诗的开头“底事蹉跎二八年,嫁时装著未周旋。”表达了女子的哀怨和无奈。她感叹自己蹉跎了青春年华,在嫁人的年纪(二八年)时,所期望的装扮还没有准备好。这里的“装著未周旋”可能指的是她未完成的嫁妆或未准备好的嫁衣。
接下来,“年年织得新丝娟”描述了女子每年辛勤织造新丝娟的情景,这可能是她为未来准备的家用或作为嫁妆。然而,这并没有为她带来快乐,反而成为了她承担家庭责任的负担。
“又被家翁作税钱”则揭示了更深的无奈。尽管她辛勤劳动,但她的成果却被她的父亲(或丈夫的父亲)用作缴纳税款。这不仅揭示了家庭经济状况的窘迫,也暗示了女子的地位和权力在家庭中有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婚姻生活和家庭琐事,展现了她的无奈和辛酸。尽管她努力工作,但她的成果往往被用作家庭的负担,甚至税款。这种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艰难。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而直接,情感真挚,使人深感同情。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使人对古代社会的女性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创作背景
《村姑二首》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组诗,共有两首。这两首诗描绘了乡村姑娘的日常生活和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宋伯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农村地区,许多姑娘们过着朴实的生活,勤劳地劳作,期待着美好的未来。宋伯仁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乡村姑娘们的敬意和同情。
第一首:
草草衣装挈自随,婿贫毕竟与齐眉。绝胜京洛倾城色,锁向侯门作侍儿。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乡村姑娘朴素的衣着和她的丈夫贫穷的生活。尽管如此,她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并期待着美好的未来。作者认为这位姑娘的美丽胜过了京城里那些华丽的贵族女子,她们被束缚在侯门之中,成为侍奉主人的工具。
第二首:
白发蓬松不满梳,青裙百摺裹芙蕖。西施谩道穷居好,何似罗敷自有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老的乡村姑娘,她的头发凌乱,穿着破旧的衣服。然而,她依然保持着优雅的气质,如同盛开的荷花一般美丽。作者通过对比古代美女西施和这位乡村姑娘的命运,表达了对乡村姑娘们的同情和敬意。他认为,即使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乡村姑娘们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美丽。
相关诗词
-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