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即事》
太一游行遍九宫,世间无地可宽容。 坤维莫傍剑门阁,衡岳何依天柱峰。 睨柱傥能回赵壁,思鲈安用过吴松。 群羊竞语遽如计,欲息兵戈气甚浓。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太一游行遍九宫,世间无地可宽容》是一首对仗工整、韵脚优美、情感深沉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太一游行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联“太一游行遍九宫,世间无地可宽容”,诗人以太一游行于九宫之间的壮丽景象为引子,表达了世间没有地方可以宽容的意思。这里诗人借太一游行的无边无际,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颔联“坤维莫傍剑门阁,衡岳何依天柱峰”,诗人用地理名词来表达对战争的警告,告诫人们不要靠近剑门阁这样的地方,因为那里是战争的必经之地。同时,诗人也用衡岳和天柱峰这样的山峰来比喻和平之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颈联“睨柱傥能回赵壁,思鲈安用过吴松”,诗人用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人希望赵壁能够像睨柱一样改变战争的方向,过吴松的思鲈也能够像过衡岳一样和平安宁。这里诗人用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
尾联“群羊竞语遽如计,欲息兵戈气甚浓”,诗人用群羊竞语的比喻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用兵戈气甚浓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这里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和平的美好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创作背景
《再次前韵即事》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当时张元干担任官职,经历了一些政治风波和人生起伏。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中第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里的“山”和“楼”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而“青山”则代表着永恒的美好。接下来的“西湖歌舞几时休”,则表现了人们在欢愉中的无常,暗示着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道理。
第二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暖风轻拂,让人陶醉其中。这里的“游人”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可以泛指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第三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意味着诗人将杭州视为汴州(今河南开封),这是北宋时期的都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一句“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东流的景象作为结尾,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珍惜当下、把握未来的思考。
总的来说,《再次前韵即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诗词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