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挽林天和》

叹息宜春守,抽簪未乱归。
不应徒告老,要是久知几。
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
杜门何悔吝,牖下敛朝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宜春守的叹息,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忧虑。 首句“叹息宜春守,抽簪未乱归”,诗人以宜春守(宜春太守)的形象,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忧虑。他叹息着,抽出了自己的簪子,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官场,而是选择继续留下来。这表现出他对官场的复杂情感,既想离开,但又无法割舍。 “不应徒告老,要是久知几”,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忧虑。他不应该只是因为年老而告老,而是应该深思熟虑,明白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在官场中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也暗示了他对官场中的种种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他打算建造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房子,偶尔去耕耘田地以维持生计。这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自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杜门何悔吝,牖下敛朝衣”,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杜门不出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悔恨和疑虑,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整理好自己的朝衣,准备迎接新的生活。这表现出他对自己的决定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宜春守的叹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挽林天和》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挽词,用以悼念他的好友林天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林天和去世后,张元干为了表达对好友的哀思和怀念之情而写的。 诗中,张元干首先提到了林天和的才学和品行,称赞他“才高八斗”、“德重九泉”,表达了对好友的敬仰之情。接着,他又提到了林天和的一生经历,从少年时期的求学、中年时期的官场生涯到晚年的退隐山林,展现了林天和一生的风采。最后,张元干以“白头如新”来表达自己对林天和的深厚友谊,即使好友已经离世,他们的友谊依然如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范和品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关键字: 杜门 告老 叹息
相关诗词
  • 1
    [宋]
    一掬天和金粉腻。
    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
    意密莲深秋正媚。
    将花寄恨无人会。
    桥上少年桥下水。
    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
    浪浅荷心圆又碎。
    无端欲伴相思泪。
  • 2
    [宋]
    香雾氤氲结彩山。
    蓬莱顶上驾头还。
    绣鞯狨坐三千骑,玉带金鱼四十班。
    风细细,佩珊珊。
    一天和气转春寒。
    千门万户笙萧里,十二楼台月上栏。
  • 3
    [唐]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