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

戎马来何速,春壕绿自深。
要知龙虎踞,不受犬羊侵。
九庙安全日,三军死守心。
傥为襄汉幸,按堵见於今。
作品赏析
这首诗《戎马来何速,春壕绿自深》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象和壕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忧虑。 首联“戎马来何速,春壕绿自深”,诗人以迅疾而来的战争为开端,描绘了春日里壕沟深深的美景。这里,“戎马”象征着战争的威胁,“何速”表达了战争的突然性,给人以紧张感。而“春壕绿深”则以春天的景象反衬出战争的临近,暗示着战地的宁静与和平即将被打破。 颔联“要知龙虎踞,不受犬羊侵”,诗人用“龙虎踞”象征国家的强大和稳固,而“不受犬羊侵”则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渴望。这里,诗人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深深忧虑。 颈联“九庙安全日,三军死守心”,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九庙”象征着国家的庙堂和神明,“安全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庙堂安全的担忧。“三军死守心”则表达了士兵们对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忠诚。 尾联“傥为襄汉幸,按堵见於今”,诗人以希望结尾,希望国家能够幸免于战乱,保持和平。“傥为襄汉幸”表达了诗人的希望,“按堵见於今”则以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战后百姓生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象和壕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忧虑。诗人的语言生动形象,情感深沉,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创作背景
《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占了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宋朝廷被迫南渡,建立了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临时都城。这首诗描绘了当时战乱中的京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诗中“丙午”指的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这一年金兵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等皇室成员,史称“靖康之耻”。而“春京城围解”则是指同年春天,金兵在北方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南宋朝廷得以喘息的机会。 首句“满地黄花堆积”,以黄花比喻战火过后的残垣断壁,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京城带来的破坏。接下来的“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关切。 第二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反衬出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阴影。莺歌燕舞的美景与战火纷飞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使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更加深刻。 最后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南朝寺庙为代表,暗示了南宋朝廷在战乱中的颓势。诗人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振作起来,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总的来说,《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通过对战乱中京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盼。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展示了诗人坚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诗词关键字: 虎踞 戎马 全日
相关诗词
  • 1
    [宋]
    寂寂西岩寺,何人访静来。
    重寻旧游地,惟有道师梅。
    树蠹应留雪,香清不受埃。
    可堪玄鬓改,春已隔年催。
  • 2
    [明]
    自我得尔来,忽忽已三载。
    忧乐不相关,贫病安能浼。
    兹辰遇初度,举酒一相洒。
    我貌日就衰,尔颜长不改。
    过此复几时,应知愈不逮。
    观者问为谁,曰我咸疑绐。
    惟余旧亲识,追想为尔拜。
    茫茫天地间,岁月不相待。
    终当委运去,谁亡复谁在。
    谓是无所知,言非亦何解。
    一笑两茫然,浮萍渺沧海。
  • 3
    [宋]
    鳌极开先已降衷,上天下泽礼居中。
    三才义理维持力,万世纲常建立功。
    孔圣法言多纂辑,汉儒师学共修崇。
    经帷讲彻资群彦,克己工夫在广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