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
问讯天童今老子,偶同庚甲事如何。 他时要向山中去,容我一庵遮薜萝。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天童山的向往之情。
首句“问讯天童今老子”,天童山是诗人的向往之地,他想象中的天童山,如今的老子一定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智者。这里的“老子”一词,带有尊敬和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天童山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偶同庚甲事如何”,作者询问与天童山有关的事情,如同问询同庚甲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童山的深深的好奇和向往。
第三句“他时要向山中去”,作者表达了将来有一天要到天童山去的愿望,这表达了作者对天童山的深深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容我一庵遮薜萝”,作者想象自己在那里建造一座小屋,遮蔽着薜荔和女萝,表达了作者对天童山的深深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对天童山的向往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归四明》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张元干是一位官员和文学家,他在官场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的主旨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变化,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代表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因此,这首诗被广泛传诵和赏析,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相关诗词
-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
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
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
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
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
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
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
短亭祖帐接平川,柳拂回波击画船。
渐向落晖分绣袖,忍听离曲怨鵾弦。
云连稽岭应怀古,路近花源好访仙。
那更凭高望天际,江堤烟重草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