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智庵》
结屋占山巅,源流未有年。 便非真隐者,且喜得安然。 石洞云同卧,茶铛客对煎。 我来聊小憩,诗满夕阳天。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结屋占山巅,源流未有年》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首联“结屋占山巅,源流未有年”,诗人表达了他选择在山巅上建造房屋,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表明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坚持。
“便非真隐者,且喜得安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但他却因为能够享受山林生活的平静和安宁而感到欣喜。
“石洞云同卧,茶铛客对煎”这两句描绘了山林中的生活场景,诗人与云同卧在石洞中,用茶铛烹茶,与客相对而煎,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我来聊小憩,诗满夕阳天”表达了诗人来到这里只是短暂的休息,但在这里他却创作了许多诗歌,把夕阳下的美景都融入了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平静和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才华。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山林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
创作背景
《妙智庵》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间的寺庙,以及寺庙中的僧人和自然景观。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尊重。
创作背景:
宋伯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尘世,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妙智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赏析:
1.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对妙智庵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如“松风竹露”、“白云深处”等词句,都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
2. 人物描写:诗中提到了一位僧人,他正在打扫庭院,这种场景表现了僧人的虔诚和勤劳。同时,僧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佛教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3.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尊重。通过描绘妙智庵的美景和僧人的生活,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4.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松风竹露”、“白云深处”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妙智庵》是一首描绘宁静生活和佛教信仰的优美诗歌,它以清新的意境、生动的人物描绘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精神的追求。
相关诗词
-
-
放怀对客初寻笑,满目开花未放愁。
望远此情天不尽,名山何得逐穷幽。
-
追忆经行三十年,漫山桃李竞争妍。
于今棠棣花成萼,我已童颜射酒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