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花飞》

雨暗连兵气,花飞点客愁。
寓居皆野寺,相过只扁舟。
不作新塘去,还为后泖游。
盘飧虽杞菊,得饱胜椎牛。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旅次江亭》,作者通过描绘雨中江亭的景象,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首句“雨暗连兵气,花飞点客愁”,直接描绘了雨中江亭的景象,雨雾弥漫,仿佛连兵气也消散无踪,花儿飘飞,点点染上客人的忧愁。诗人巧妙地以“雨”和“花”为媒介,将原本无形、无色的兵气和客愁形象化,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寓居皆野寺,相过只扁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生活状态。他们居住在荒郊野寺中,只有一叶扁舟相过,流露出诗人对孤独和漂泊的深深感慨。 “不作新塘去,还为后泖游”,诗人明确表示不再去新塘,但心中仍期待着后泖一游。这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即使不能回家,也希望能去故乡的水域游一游。 最后两句“盘飧虽杞菊,得饱胜椎牛”,描绘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自嘲和对满足现状的决心。虽然只有杞菊为餐,但只要能饱腹,胜过以前的豪奢。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淡然处之,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绘雨中江亭的景象,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诗人生活和情感的窗口。
创作背景
《花飞》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花的盛开和凋谢来表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创作背景: 张元干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曾担任过多个官职。然而,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多次因言论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张元干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赏析: 1. 意象描绘:诗中以“花”为象征,表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花开时美丽动人,但终究会凋谢;人生亦是如此,美好时光转瞬即逝。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2.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花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花飞”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而“人去楼空”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凉。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花飞”与“人去楼空”的对比,以及将花赋予“愁杀”的情感,都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4.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前两句描绘花开的景象,后两句表现花落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这种结构的安排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总之,《花飞》这首诗以花为载体,表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抒发了诗人对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情感表达、艺术手法和结构布局,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关键字: 寓居 扁舟
相关诗词
  • 1
    [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
  • 2
    [唐]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消,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
    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 3
    [唐]
    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一点春心无限恨,罗衣印满啼妆粉。
    柳岸花飞寒食近,陌上行人,杳不传芳信。
    楼上重檐山隐隐,东风尽日吹蝉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