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僧妙源新创宝叶庵》

立锥无地未为穷,况有三椽似鹤笼。
细纳海山听夜雨,旋栽松竹引秋风。
诗如东野肩头瘦,禅与西来鼻孔同。
他日寺成君记取,维摩床画雪岩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立锥无地未为穷,况有三椽似鹤笼。”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虽然空间狭小,但并不感到困窘,更何况还有三间屋子像鹤笼一样。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屋子比作鹤笼,形象地描绘出空间的有限,但并未描绘出生活的困苦,反而传达出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细纳海山听夜雨,旋栽松竹引秋风。”描绘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可以倾听夜雨中的海山,也可以栽种松竹,引来秋风的陪伴。这两句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诗如东野肩头瘦,禅与西来鼻孔同。”则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和禅理的理解。这里作者将东野的诗比作自己的诗,表达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同时也表达了对禅理的领悟和理解。 最后两句“他日寺成君记取,维摩床画雪岩翁。”描绘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信念。他期待有一天寺庙建成,并记住这个场景,还描绘了雪岩翁的画像。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信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乐观、豁达、热爱、享受、执着,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自然和禅理的领悟和理解,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赠僧妙源新创宝叶庵》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伯仁游历江南时,拜访了一位名叫妙源的僧人,并为其新创建的宝叶庵题诗。 这首诗以“宝叶庵”为题,通过对宝叶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之情。首句“宝叶庵前草色深”,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接下来的“绿杨阴里一蝉鸣”,则通过蝉鸣声的描绘,增添了诗篇的生动感。 第二句“千古江山今古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历史长河,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而“都付笑谈中”则表明了作者对纷繁世事的超然态度,认为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第三句“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对缘分的感慨。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最后一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佛教信仰、历史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关键字: 松竹 记取 鼻孔
相关诗词
  • 1
    [唐]
    化塔龙山起,中天凤辇迂。
    彩旒牵画刹,杂佩冒香萸。
    宝叶擎千座,金英渍百盂。
    秋云飘圣藻,霄极捧连珠。
  • 2
    [明]
    野寺夕阳边,香床坐入禅。
    龙宫连栋宇,世界接人天。
    宝叶交香雨,鲜云抱石莲。
    浮名竟何益,心赏独泠然。
  • 3
    [唐]
    南国承欢日,东方候晓时。
    那能妒褒姒,只爱笑唐儿。
    宝叶随云髻,珠丝锻履綦。
    不知飞燕意,何事苦相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