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龙湖观人钓鱼》

野客双蓬鬓,溪童一钓竿。
得鱼何与我,对境自成欢。
日暮欲归去,支筇更一看。
淡红千草烛,浓绿万花盘。
作品赏析
这首诗《野客双蓬鬓,溪童一钓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欣赏。 首两句“野客双蓬鬓,溪童一钓竿”通过描绘诗人和孩童的形象,展现出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宁静。诗人已是双鬓斑白的外乡客,而溪边的孩童只拿着一根钓竿。这种对比凸显出乡村生活的平和与安逸,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自然的恬静。 接下来的两句“得鱼何与我,对境自成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喜爱。他得到了鱼,却并不期待用它来款待我,他只是享受与自然和他人和谐共处的快乐。这种自足和满足感,是乡村生活最迷人的特质。 在“日暮欲归去,支筇更一看。”中,诗人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他想要在日暮时分归去,再支起手杖去欣赏一次这美丽的景色。这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不舍。 最后两句“淡红千草烛,浓绿万花盘。”描绘了乡村夜晚的景色,红烛在千草之中摇曳,万花簇中绿意盎然。色彩的描绘生动而富有诗意,进一步增强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欣赏,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留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佳作。
创作背景
《龙湖观人钓鱼》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龙湖边观赏别人钓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丘葵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丘葵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赏析: 1.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画面,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2. 诗人以“钓翁”为代表,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钓翁在湖边悠然自得地钓鱼,象征着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 3. 诗中的“鱼跃”和“鸟飞”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4.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之,《龙湖观人钓鱼》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
诗词关键字: 浓绿 钓竿 归去
相关诗词
  • 1
    [宋]
    倦整摩天翼。
    笑归来、点画亭台,按行泉石。
    落落元龙湖海气,更著高楼百尺。
    收揽尽、水光山色。
    曾驾飙车蟾宫去,几回批、借月支风敕。
    斯二者,惯相识。
    玲珑窗户青红湿。
    夜深时、寒光爽气,洗清肝膈。
    似此交游真酒落,判与升堂入室。
    有万象、来为宾客。
    不用笙歌轻点涴,看仙翁手搦虹霓笔。
    吟思远,两峰碧楼对两峰甚奇。
  • 2
    [元]
    关山渺无际,何处认三韩。
    辽阳烟树千里,回首路漫漫。
    暂屈元龙湖海,坐镇东方雅俗,心与野云闲。
    姓字九天上,早晚召君还。
    记当时,题好句,醉中看。
    二难兄弟俱在,门外驻金鞍。
    一别流年似水,暗想浮生如梦,赢得鬓毛斑。
    何日一尊酒,相对谢东山。
  • 3
    [明]
    精舍岧峣隔翠微,我来便觉世情违。
    疏灯照雨檐花落,短鬓临风木叶稀。
    白雁虚疑千里信,青山容得几人归。
    诗成正在钟鸣后,独立空庭揽旧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