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访林可山》

可山无日不吟诗,我欲论诗未有期。
几次孤山明月下,手捋梅蕊立多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宋朝诗人刘子翚的《可山吟诗图》。 首句“可山无日不吟诗”描绘了可山的生活,几乎每一天都在创作诗歌,给人一种诗人如织、文风炽热的印象。 “我欲论诗未有期”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但论诗的时间却尚未确定,这既体现了诗人的热情,也流露出一种期待和无奈。 “几次孤山明月下,手捋梅蕊立多时”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孤山月下反复吟诗,手抚梅花的情景。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专注和热爱,也暗示了诗歌创作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深入内心的体验和表达。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的专注和投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敬仰和执着。同时,也通过这种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热情和感性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创作背景
《访林可山》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关。 宋伯仁(1047-1135),字子由,号东篱,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历经靖康之耻、金兵入侵等历史事件,因此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访林可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朋友林可山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访友南山去”,表明诗人要去拜访朋友;第二句“路转溪桥斜”,描述了诗人行走在曲折的小路上;第三句“竹深树密处”,描绘了一片茂密的竹林;第四句“闲坐话桑麻”,表现了诗人与朋友在宁静的环境中畅谈人生。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访林可山》这首诗反映了宋伯仁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诗词关键字: 吟诗 有期 明月
相关诗词
  • 1
    [唐]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
    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
    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
    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
    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
    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岐路情虽狎,人伦地本偏。
    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
    寄言二三子,生死不来旋。
  • 2
    [宋]
    细雨斜风入乱山,湿云堆里见东关。
    一筇来访林间寺,杜寺数声春又还。
  • 3
    [宋]
    丰登少公事,时得访林泉。
    凿破蓬丘岛,潜通小洞天。
    岩瞻横北面,钓隐近西偏。
    缥缈云藏阁,依稀石似船。
    崖平好磨琢,洞窈足回旋。
    中贯层巅上,人随曲巷穿。
    海光常潋滟,山色更清妍。
    真可消尘俗,何妨中圣贤。
    烟霞无尽藏,风月不论钱。
    胜概好收拾,凭谁秉笔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