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菊》
黄华十月逾风流,不把重阳作话头。 昨夜满林霜似雪,笑他红叶冷飕飕。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天的景色和黄华红叶的美丽。
首先,诗的第一句“黄华十月逾风流,不把重阳作话头”表达了作者对黄华红叶的赞美。黄华是秋天的象征,而红叶则是秋天的色彩,它们在十月的秋风中愈发显得美丽,仿佛在向重阳这个传统的秋天节日挑战,不愿被重阳这个话题束缚。这里的“逾风流”一词,表达了作者对黄华红叶的独特魅力的欣赏,它们在秋天的风中自由飘荡,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风流。
第二句“昨夜满林霜似雪,笑他红叶冷飕飕”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树林被霜覆盖,如雪一般,而红叶在寒风中摇曳,发出冷飕飕的声音。这里作者用“笑他”一词,表达了对红叶的坚强和勇敢的赞赏,即使在严寒的霜雪中,它们依然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华红叶在秋天的美丽和坚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和美丽的赞美。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仿佛置身于秋天的树林之中,感受着秋天的美丽和寒冷。
|
创作背景
《残菊》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诗中的内容和意境来推测。
首先,从诗题“残菊”来看,我们可以猜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天写的。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之一,而“残菊”则暗示了菊花已经过了盛开的时期,开始凋谢。这种季节的变化可能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
其次,从诗中的意境来看,诗人通过对残菊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忧伤、凄凉的情感。诗中写道:“残菊犹能傲霜雪,此花端合占年华。”这里的“傲霜雪”意味着菊花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能顽强地生长,而“占年华”则暗示了菊花的美丽和短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最后,从诗的艺术手法来看,《残菊》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通过对残菊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残菊》的创作背景,但从诗中的内容和意境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秋天写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相关诗词
-
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
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
-
残菊淮西路,西风淹问津。
三年同梦客,千里送归人。
惭愧余知己,凄凉卜旧邻。
怜君天下士,今在五湖滨!
-
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嘉辰怅已失,残菊谁为惜。
棂轩一尊泛,天景洞虚碧。
暮节独赏心,寒江鸣湍石。
归期北州里,旧友东山客。
飘荡云海深,相思桂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