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风淡帘栊花弄影,雨余池馆燕争泥。 春光去就轻如叶,一任声声杜宇啼。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风淡帘栊花弄影,雨余池馆燕争泥。春光去就轻如叶,一任声声杜宇啼》是一首优美的春日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首句“风淡帘栊花弄影”,描绘了春天的微风轻拂过帘栊,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弄影舞动的景象。这句诗以花儿的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雨余池馆燕争泥”,雨后的池馆中,燕子归来,它们在泥泞中争抢着筑巢,这描绘了燕子对春天的热爱和眷恋。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春光去就轻如叶”,诗人将春光比作轻如叶,表达了春光的短暂和易逝。这句诗将抽象的春光形象化,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光的短暂和易逝。
最后,“一任声声杜宇啼”,诗人任凭杜鹃声声啼叫,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和感慨。这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篇。
|
创作背景
《春晴》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晴朗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创作背景:
宋伯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们仍然能够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春晴》这首诗中,宋伯仁以春天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以此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诗句赏析:
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句诗描绘了夏天树木茂盛的景象,楼台倒映在清澈的池塘里。这里的“绿树阴浓”形象地表现了夏天树木繁茂的特点,而“楼台倒影入池塘”则展示了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观。
2.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句诗描述了微风吹动窗帘的情景,满院子的蔷薇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里的“水晶帘动微风起”形象地表现了微风轻拂窗帘的场景,而“满架蔷薇一院香”则传达了春天花香四溢的美好氛围。
3. 云收雨歇天欲晓,千门万户曈曈日。
这句诗描绘了雨后天空逐渐放晴的景象,太阳即将升起,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这里的“云收雨歇天欲晓”形象地表现了雨后天空中乌云散去、阳光即将出现的场景,而“千门万户曈曈日”则传达了新的一天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氛围。
4.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并劝诫人们不要因为暂时的阴雨天气就放弃欣赏美好的春光。这里的“山光物态弄春晖”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而“莫为轻阴便拟归”则传达了珍惜美好时光、勇敢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春晴》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相关诗词
-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
闵行平地起新城,广厦千间一夜成。
雨露三年花四面,双双紫燕闹春晴。
十年未作沪江游,十里洋场一笔勾。
劳动人民干净土,桃花今日识风流。
-
小枕屏儿,面儿素净,吾自爱之。
向春晴欲晓,低斜半展,夜寒如水,屈曲深围。
消得题诗,不须作画,潇洒风流未易涯。
人间世,但此身安处,是十分奇。
笑他富贵家儿。
这长物何为著意。
便绮罗六扇,何如玉洁,丹青万状,都是钱痴。
假托伊来,遮阑便了,免得惊风侵梦时。
何须泥,要物常随我,不物之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