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意行韵》

一枝筇竹度年华,自爱藤阴夹雨涯。
野叟笑予衣落魄,牧童见客手交叉。
染成众缘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
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一枝筇竹度年华》是一首描绘生活和自然景象的优美诗篇。它以筇竹、藤阴、野叟、牧童、桑椹、楝树等自然元素,描绘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一枝筇竹度年华”,筇竹象征着坚韧和力量,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坚韧态度。诗人用一枝筇竹走过岁月年华,表达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坚韧精神。 “自爱藤阴夹雨涯”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雨中藤阴下生活的场景,表达出他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尊重。 “野叟笑予衣落魄”,这里的“野叟”可能是诗人自喻,也可能是诗中描绘的乡村老人的形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衣着落魄的嘲笑,可能暗指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注重内心的精神世界。 “染成众缘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两句诗,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人看到了桑椹由绿变红,楝花由落尽到始花的过程,这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起起落落,但诗人并没有被这些变化所困扰,而是从中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最后两句“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描绘了诗人步至桥西水穷处,然后返回家中的场景。这一场景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筇竹、藤阴、野叟、牧童、桑椹、楝树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创作背景
《和意行韵》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南宋与金朝的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作者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如箭雨、烽火等,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希望国家能够恢复安定和繁荣。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天堑”比喻国家的疆界,“铁骑”比喻金朝的军队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词关键字: 筇竹 牧童 自爱
相关诗词
  • 1
    [明]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2
    [宋]
    绰约群芳里,阳和意,偏向一枝浓。
    南国骤惊,动人奇艳,未饶西洛,百本千丛。
    斩新弄,晓来无比格,半坼断肠红。
    三月洞天,又还疑是,赋情楚客,窥见墙东。
    朱栏干、遍倚生愁,怕无计、奈雨禁风。
    别有瑞烟幕幕,时与遮笼。
    便纵使当日,文忠品第,赵昌模写,难更形容。
    应念故园桃李,羞怨春工。
  • 3
    [唐]
    春闱帝念主生成,长庆公闻两岁名。
    有蕴赤心分雨露,无私和气浃寰瀛。
    龙门乍出难胜幸,鸳侣先行是最荣。
    遥仰高峰看白雪,多惭属和意屏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