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
芦荻丛边日正长,人间乐处是江乡。 溪童钓艇分鱼闹,蚕妇山炉煮茧香。 疏雨漏天青破碎,冲风滚浪白猖狂。 鸥沙犊草皆诗思,毋怪幽人觅句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芦荻丛边日正长,人间乐处是江乡》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通过对芦荻、溪童、蚕妇、鸥沙犊草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间乐处的美丽景象。
首联“芦荻丛边日正长,人间乐处是江乡”,诗人以芦荻丛作为背景,描绘出日正长的宁静画面,表达出诗人对江乡的喜爱之情。芦荻丛是江南水乡常见的自然景观,诗人以此为背景,更显出江乡的清新自然。而“人间乐处”则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乐土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溪童钓艇分鱼闹,蚕妇山炉煮茧香”,诗人通过描绘溪童和蚕妇的活动,进一步展现了江乡的生动活泼。溪童分鱼、蚕妇煮茧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江乡的生活气息。
颈联“疏雨漏天青破碎,冲风滚浪白猖狂”,诗人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疏雨、冲风、滚浪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江乡的壮美景象。同时,“青破碎”和“白猖狂”等词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
尾联“鸥沙犊草皆诗思,毋怪幽人觅句忙”,诗人以鸥沙犊草等自然景观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诗意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江乡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江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
创作背景
《江乡》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丘葵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家乡位于江南地区。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人间天堂”。然而,南宋末年,金兵南侵,江南地区饱受战乱之苦。丘葵在战乱中离开家乡,流离失所。这首诗正是他在异乡漂泊时,怀念故乡江南水乡的美景而作。
诗句赏析:
1. 第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这里的“江畔”指的是江南水乡的河边,诗人通过提问,将读者带入到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
2. 第二句:“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继续设问,进一步强调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这里的“江月”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故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3. 第三句:“人生代代无穷已。”诗人用“人生代代无穷已”来表达生命的延续和传承。这里的“人生”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延续的感慨。
4. 第四句:“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用“江月年年只相似”来表达江南水乡美景的恒久不变。这里的“江月”仍然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故乡美景的永恒怀念。
5. 第五句:“不知江月待何人?”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收尾,引发读者的思考。这里的“江月”仍然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美景的渴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江乡》这首诗以设问的方式,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相关诗词
-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庭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
北风万木正苍苍,独占新春第一芳。
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
月娥服御无非素,玉女精神不尚妆。
洛岸苦寒相见晚,晓来魂梦到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