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书怀呈富枢密》
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 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 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 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表达了作者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望,但又因为听力障碍而无法获取新闻的无奈。他选择抬起头来,望向远方,即使视力已经变得模糊。这种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渴望了解外界,又无法承受现实的残酷。
“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痴迷于现状的满足,即使这种状态可能会让他与年轻时的朋友渐行渐远。他宁愿背离世俗的期望,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和恩赐。这种态度展示了作者对于独立和尊严的追求。
“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无法再陪着年轻的朋友们一起成长,但他仍然期待着春天的到来,给他带来温暖和希望。这种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一句“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友情的期待。他频繁地回忆起过去的交往,但渡过长江之后,还能有多少人还在呢?这种疑问展示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现实,保持独立和尊严,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美好和希望。
|
创作背景
《冬夜书怀呈富枢密》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冬天的夜晚,作者在书房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友人富枢密的思念之情。
首联“岁晚仍多病,春来尚异乡”,描绘了作者晚年身体多病,春天来临却仍在异乡漂泊的境况。这里的“岁晚”暗示着作者年事已高,而“多病”则表现了他身体状况不佳。同时,“春来尚异乡”也反映了作者身处他乡,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无奈。
颔联“念归心似箭,忆弟泪成行”,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念归心似箭”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思乡之情急切如箭一般,而“忆弟泪成行”则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弟弟而流下的泪水。
颈联“故园书动隔,残烛影摇光”,描绘了作者在异乡书房中的情景。这里的“故园书动隔”意味着作者与故乡的距离遥远,而“残烛影摇光”则表现了书房中光线昏暗,给人一种孤寂、凄凉的感觉。
尾联“老去功名意,年来行路难”,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这里的“老去功名意”表明作者已经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年来行路难”则反映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整首诗以冬夜为背景,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忧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诗歌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张元干作为一位南宋文人的独特风采。
相关诗词
-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
楚云天际似相邀,旅思无端斗泬?。
篙影没寒灯寂寂,树声留咽岸萧萧。
波从去雁分斜月,人共栖乌匝半宵。
一片离心烟共水,江南江北自归潮。
-
记烧烛、雁门高处。
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
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
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