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歌效杜陵体》
景炎元年北人至,撒花初令豪家备。 谁梯祸乱敷我民,敲朴日烦无处避。 富者有银犹可苏,贫者无银卖田地。 呜呼一歌兮已衰,天日不见惟阴霾。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同情。
首先,诗的题目《景炎元年北人至,撒花初令豪家备》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即战乱即将来临,人们开始为可能的灾难做准备。
接着,“谁梯祸乱敷我民,敲朴日烦无处避”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祸乱中人民无助的同情。作者通过“敲朴日烦”这个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了战乱中人们无处躲避的困境。
“富者有银犹可苏,贫者无银卖田地”这两句揭示了战乱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对于富人来说,有银可维持生活;但对于穷人来说,没有银两,连卖田地都无法解决问题。这反映了社会的极度不公。
最后,“呜呼一歌兮已衰,天日不见惟阴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哀叹。作者通过“呜呼”这个感叹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哀叹,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社会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
创作背景
《七歌效杜陵体》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金朝入侵南方,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丘葵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之情。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描绘了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春天依然会到来。这暗示着即使在黑暗的时刻,希望仍然存在。接下来的两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则表现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也有自己的价值和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则表现了作者在深夜中听到风雨声时,心中仍然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之情。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和祝福之情。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真挚的情感表达。
相关诗词
-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杜陵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
捩影长空,燕市(谓三弟纬云)梁园(谓四弟子万)类转篷。
后湖一雁尤酸楚,竟逐晨风。
一去无踪,雨打夭桃坠冷红(悼半雪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