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物》

雪中梅带春来,火裹麦将秋至。
一动一静互根,阴阳未堂相离。
作品赏析
这首诗确实富有哲理,它以冬天的雪和春天的梅,夏天的火和秋天的麦为象征,阐述了阴阳相生相克,互根互依的道理。 “雪中梅带春来,火裹麦将秋至”这两句描述了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循环。在寒冷的冬天,梅花在雪中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在炎热的夏天,麦子成熟,预示着秋天的来临。这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示了宇宙万物循环不息的规律。 “一动一静互根,阴阳未堂相离”这两句则更进一步,阐述了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就像梅花的绽放与冬天的寒冷相对立,但又相互依存。阴阳互根,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四季的转换,生命的循环,阴阳的相生相克为题材,描绘了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此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富有诗意,这也是这首诗的一大优点。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阴阳
相关诗词
  • 1
    [明]
    策策下危磴,风前立小亭。
    独游坐超越,属思临深冥。
    野色向人尽,一湖含晖明。
    云开知日处,其上峰遥轻。
    目送鸟渐远,嘹然遗我声。
    相感适无谓,于焉观物情。
    坐念所期子,影影尘中行。
  • 2
    [明]
    栖迟衡门下,向夕绝来鞅。
    轻风荡微月,玄景振清响。
    游心观物化,闲庭恣偃仰。
    苍蝇以翼鸣,营营在蛛网。
    鸿雁随阳飞,一览八纮广。
    ¤
  • 3
    [宋]
    累石欲拟山,附垠爱生竹。
    半寻裁方沼,筒水注兹足。
    鸂鶒游其内,焉知海鸥浴。
    始收春葩丹,修长夏条绿。
    观物各自遂,抚时一何速。
    深居有广思,纡履无远瞩。
    圣世营世宁,哲潜避身辱。
    高情或贻诮,散迹乃见局。
    逝将从负樵,归老寒润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