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记先贤》

进学在致知,涵养须用敬。
廓然而大公,物来则顺应。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之谈,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首句“进学在致知,涵养须用敬”,强调了知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进学,即学习知识,致知则是指深入了解事物的原理,以求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涵养,在此指个人品性的培养,用敬则是指保持内心的敬畏和警觉,以保持内心的清明。 第二句“廓然而大公,物来则顺应”,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态度。廓然,指的是内心开阔,无拘无束;大公,则是指内心无私,无偏无向。物来则顺应,指的是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能够以平常心对待,不偏激,不抱怨。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内外兼修,以敬为本,以知识为引导的人生观。它鼓励人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品性的培养,保持内心的敬畏和警觉,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这种人生观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适用于社会治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富有哲理的诗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鼓励人们追求知行合一,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公正,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诗词关键字: 大公 涵养 顺应
相关诗词
  • 1
    [唐]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
    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
    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
    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
    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
    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
    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於陵乃逃相。
  • 2
    [宋]
    巅峰一望水深潭,谁解缘情语话堪。
    暗室自开明日月,道心奇异老山菴。
    研穷妙理真消息,诫忌先贤让不贪。
    稽古尚为今法则,愚蒙太甚苦惔惔。
  • 3
    [现代]
    曾是先贤讲学地,依然万木蔽深幽。
    山根道路随流转,岭上烟云共翠浮。
    白鹿身存仍有恨,红羊劫尽应无愁。
    盘桓兴发催归去,留待京华续梦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