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释本同途,遗经非尔殊。 未应普门品,胜似仲尼居。  | 
| 这首诗《儒释本同途,遗经非尔殊。未应普门品,胜似仲尼居。》是一首对儒释(儒教和佛教)思想的深度思考和独特见解的诗。它通过描绘儒释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佛教禅宗的独特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 首句“儒释本同途”,点出了儒释两家在哲学道路上的共同之处。这里的“途”可以理解为道路,表示两家思想体系在追求真理、道德、人性的道路上是一致的。这一句表达了儒释两家虽然表现形式和教义内容有所不同,但内在的精神追求是相通的。 “遗经非尔殊”一句,表达了儒释经典虽然不同,但它们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是相同的。这句话强调了经典的形式和内容并非决定性的因素,而真正重要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真理。 接下来的两句“未应普门品,胜似仲尼居”,是对佛教禅宗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的表达。其中,“普门品”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用于描述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仲尼”则是孔子的尊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没有亲身参禅打坐,通过阅读和理解佛教经典,也可以获得与亲自参禅打坐一样的精神体验和智慧。这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深深敬仰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儒释两家思想的深度融合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释两家思想的深度理解和融合,强调了内在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智慧的途径。这种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体现了作者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