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日寄李学士》
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 恼乱玉堂将欲遍,依稀巡到第三厅。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颇具巧思的讽刺诗。诗人假托某个无赖来乞求社翁治病之药治聋,戏谑地以诗中主人公含蓄委婉的语气表达对当时官府某些人不切实际、浪得虚名,求治别人病的巧立名目的批评,通过与治病的相形,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讽刺。
诗的开头“社翁今日没心情”就道出诗人的嘲讽之意。诗人将无赖来乞求社翁治病药引为己念,就构思新颖、出人意外,具有惊人之笔。因为作者本身就同情民间疾苦,所以如此借题发挥,是以平等待人之心来嘲笑耍弄权术的无赖。“为乞治聋酒一瓶”接着写了原因。“聋”一语双关,既指社翁自己本来就耳聋,又指别人的虚假与嘈吵,这一“病”的形象表现了人性的衰落。说治一瓶酒使人皆醒(或通意达情),是通过病喻心。这个聪明机智的人巧妙地以酒瓶换得一片好意,求得一时安静,使事情得以顺遂。
“恼乱玉堂将欲遍”两句写无赖乞药后的效果。“恼乱玉堂将欲遍”,玉堂殿是天子所居宫殿,这里借指达官显贵。“恼乱”是作者设想的情境。不讲治聋之药能解除无赖之扰的种种好处,而称“恼乱玉堂将欲遍”,实际是说,只因听了这无赖之言而骚扰公堂;如果去视察或听汇报的人说,“听不到”,还事出好意。故依稀巡到第三厅,指同知事厅而言。这当然是戏谑之词,而其中所包含的讽刺意味却十分明显。
这首诗的特点是含蓄委婉,以真意讽假事,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想象情境表达讥讽之情。同时通篇不离诗的起兴象征作用,具有兴寄象征的特点。诗的构思巧妙,出人意外;讽刺含蓄,讥刺入微。所以十分耐人寻味。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构思新颖别致;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三、想象丰富巧妙;四、讽刺含蓄深刻。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优点——艺术上的耐人寻味。
|
创作背景
《春社日寄李学士》是宋代的诗人李涛创作的一首诗。春社日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一天,人们会向土地神祈祷,希望五谷丰收,家庭安宁。同时,这也是一个亲友团聚,诗酒欢会的日子。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抱歉暂时无法给出详细的解释。但是,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李涛在某个春社日,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与他的朋友或亲人团聚,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他的思念之情,或者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诗中的“寄李学士”可能意味着这首诗是写给他的朋友或同僚李学士的。
以上内容仅为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诗歌注解。
相关诗词
-
朝来携杖到前溪,风暖花香满袖携。
郭索近晴穿草出,钩辀长日隔林啼。
松阴野庙将春社,茅屋人家正午鸡。
眼底韶光尽诗景,酒庐僧舍漫留题。
-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
春社年年带雪归,海棠庭院月争辉。
珠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
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
江湖多少闲鸥鹭,宜与同盟伴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