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阳处百神仙窟,谁泛仙槎竞问津。 二妙先传聊璧喜,九人齐著赐袍新。 自怜十载龙门客,来领三科燕席宾。 酌颂年家无浪语,黄山高节两嶙峋。 |
| 这首诗是赞美紫阳先生在神仙窟中的卓越成就,以及他与众多同道好友的深厚情谊。 首句“紫阳处百神仙窟,谁泛仙槎竞问津”,诗人以紫阳先生所处的神仙窟为背景,用“仙槎”比喻那些寻求真理、追求智慧的人们,他们像寻找天河的船只一样,竞相探索真理之路。而“问津”则表达了诗人对紫阳先生学问渊博、智慧高深的敬仰之情。 “二妙先传聊璧喜,九人齐著赐袍新”,诗人用“二妙”和“九人”来形容紫阳先生的同道好友,他们一同分享彼此的学问和智慧,如同美玉般熠熠生辉。而“聊璧喜”和“赐袍新”则表达了他们的友谊深厚,如同新赐的袍子一样温暖。 “自怜十载龙门客,来领三科燕席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紫阳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紫阳先生的同门好友,也曾在龙门客中学习过,如今也成为了燕席宾客,一同分享着学问的快乐。 最后,“酌颂年家无浪语,黄山高节两嶙峋”,诗人用“黄山高节”来形容紫阳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而“酌颂”则表达了诗人对紫阳先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友谊和情谊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紫阳先生及其同道好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智慧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