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宫词》

金盘碧粽裹雕菰,九节菖蒲渍玉壶。
拓地直临四海岸,朱书无用辟兵符。
作品赏析
这首诗《金盘碧粽裹雕菰,九节菖蒲渍玉壶。拓地直临四海岸,朱书无用辟兵符》是一首描绘端午节的诗,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深深的敬意。 首句“金盘碧粽裹雕菰”,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用金盘盛着碧绿的粽子,包裹着精心制作的雕菰。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外面用箬叶或竹叶包裹,再放入水中煮熟。而雕菰则是一种特殊的粽子形式,形状精致美观。这里诗人用“金盘”和“碧粽”来形容端午节的热闹和欢乐,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第二句“九节菖蒲渍玉壶”则描绘了菖蒲酒。菖蒲酒是用菖蒲和酒混合而成的饮品,有驱邪避瘟的作用。在这一句中,诗人用“九节菖蒲”象征着端午节的特殊意义,而“玉壶”则代表了酒的珍贵和高贵。 第三句“拓地直临四海岸”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欢聚一堂,欢庆节日的场景。这里诗人用“拓地”表达了节日的广度和深度,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欢乐。而“直临四海岸”则表达了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的场景,象征着团结和友谊。 最后一句话“朱书无用辟兵符”则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端午节有驱邪避瘟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用朱砂写符咒。但这里诗人用“朱书无用”来表达符咒的局限性,真正的和平需要的是人类的智慧和努力,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而不是单一的避邪手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传统文化,追求真正的和平和理解。
诗词关键字: 兵符 菖蒲 玉壶
相关诗词
  • 1
    [唐]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
  • 2
    [唐]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
    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
    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
    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
    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 3
    [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